近期,香港的地標之一K11購物藝術中心,中心區展出了比亞迪全新色調的2024款ATTO3(元Plus)、海豹等車型。
這是內地司空見慣的場景,但在中國香港并不常見——由于租金昂貴,香港的商場很少有車展出。尤其是在中心地段尖沙咀,一家90平方米左右的商鋪,月租金大約是40萬元,K11的租金只會更加高昂。
根據香港電動車資料庫統計,2024年前兩個月,比亞迪均在香港電動私家車銷量中排名第二,超越去年的亞軍寶馬。其中1月登記數為900輛,與第一名特斯拉僅差53輛。
從車型來看,賣的最好的是比亞迪海豹,月登記數488輛,其次是ATTO3,月登記數為282輛。
作為進入香港車市兩年左右的新勢力,比亞迪在港已經擁有了9家銷售門店,這也展現出其對香港市場的野心。
比亞迪之后是埃安。今年年初,廣汽埃安宣布將在香港建設 6 座銷售服務中心、品牌直營店。
在香港,誰在為比亞迪買單?比亞迪為什么能在香港賣這么好?《財經》走訪了香港港島一家比亞迪陳列室(由于租金高,陳列室只負責銷售,提車、售后及維修在遠郊店面負責),試圖探尋答案。
香港年輕人買不起比亞迪?
目前,比亞迪在香港一共引入了四款車型,除去僅用于試駕的e6,正在售賣的是ATTO3(元Plus)、海豹和海豚。
ATTO3在港售價為23.8萬港元(約22萬人民幣)起,而其在內地的起售價僅為11.98萬元,僅僅一河之隔,價格相差一倍。
至于海豹,在香港官方指導價為28萬港元(約25.9萬元人民幣),在內地官網起售價為17.98萬元。
盡管如此,與特斯拉相比,比亞迪在香港的定位仍然主打性價比。
從店面的位置就能看出市場定位的不同之處。在灣仔一帶,特斯拉的門店面積更大,地段更貴,鄰居更“豪”。特斯拉的鄰居是保時捷、邁凱倫和寶馬,而比亞迪與沃爾沃相鄰。
港島特斯拉門店
攝/翟芳雪
在內地,比亞迪一直主打性價比,在一輪一輪的價格戰中,甚至推出了官方指導價7.98萬元的秦Plus榮耀版,喊出“電比油低”的口號。而在香港,相較于特斯拉、寶馬等品牌的電車,比亞迪在價格上也非常有競爭力。
只是像比亞迪這樣的經濟適用型電車品牌,仍讓香港年輕人望而卻步。年輕人想要靠自己購車,還是有些吃力。
周六下午的比亞迪陳列室往來熱鬧,《財經》觀察到,來這里看車的顧客很少有年輕人,基本都是中年人或者以家庭為單位來看車的顧客。
這里的銷售艾倫告訴《財經》,他接觸的客人從30歲到70歲都有,甚至剛剛簽單的顧客84歲了,買比亞迪作為第二輛車,但總體來講40歲-50歲的顧客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