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調研。在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他強調,汽車行業是市場很大、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自此,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錨定了新方向,踏上了新征程,“換道賽車”,擁有了后來居上、由大變強的實力與底氣。十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從年均不足10萬輛,到去年雙雙突破900萬輛,市場份額不斷增長,技術產品實現突破,使用環境日臻完善,消費者認可度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譜寫了精彩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而且正在引領世界,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貢獻重要的“中國力量”。

站起來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場前所未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帷幕自此拉開。
這是一條前途光明但又坎坷相伴的曲折之路。從公共用車領域推廣開始,到免征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從電池、電控、電驅三大系統技術層層突破,到產業供應鏈日趨完善與成熟,中間也曾經歷過迷茫,走過彎路,甚至遭受質疑,不被認可,但咬定青山就絕不放松,我國新能源汽車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并駛上了發展快車道。從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我國用了14年;從第1000萬輛到第2000萬輛,只用了不到一年半。

活起來 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馬前卒”與“先行者”,汽車產業從來不懼挑戰、不畏擔當,新能源汽車更是走在了最前面。2018年,我國專用車、新能源汽車股比限制首先放開。當年,特斯拉就與上海市政府、上海臨港管委會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成為中國汽車史上第一家獨資造車的外資企業。隨后,商用車、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外商建立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陸續被取消。我們用最公平開放之姿迎接外資企業來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紅利真正做到了全球共享。
多年來,特斯拉、大眾、寶馬、豐田等車企紛紛在華投資布局電動汽車生產。蓋斯特汽車戰略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外資車企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上的份額合計占14.2%,其中美國特斯拉公司一家就占了7.9%。得益于中國政策環境、產業鏈和人才的強大支持,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后3年內實現了生產整車破百萬輛,同期,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比重也超過了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