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很多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家長很焦慮,尤其看到學生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就覺得好像天塌了。
原本,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很優秀,都是尖子生,結果進了高中竟然在班里倒數,竟然考不及格,或者是和原來想象的差別很大。
我想說的是,其實這并不重要,高一,有幾樣東西不要太關注,一個是學生的絕對分,一個是學生偶爾一兩次的沒考好。
作為高中生的家長,比較理想的要求是家長讀過高中,而且高考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子你才有可能去指導高中生怎樣去學習。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家長在高中學習特別好。看自己的孩子總覺得哪兒哪兒都不如自己,凡事必提當初,我們當年怎樣,我當年學的怎樣,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信心。
現在和以前相比,差別很大,而且就算把你放在現在的環境里面,你可能也未必能夠取得當年的成績,所以,好漢不提當年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不要總提自己當年學習多輕松,考試成績多么好。
在高一的時候,該怎樣去指導孩子,關注什么,來緩解學生和家長的焦慮呢?
我覺得三點比較重要。
第一,跟上老師的進度
在高一的學習中,學生有沒有跟上老師的進度,把老師課上講的東西都弄清楚,理解透,這是一個分界線。
即使你考試成績不是很高,做難題、做靈活的題可能做不出來,但是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你一定要掌握牢,基礎題一定要做對,那么,在第一遍的學習中,尤其是在高中最開始的狀態下,已經是成功了。
第二,要放正心態
很多進入高中的學生,在初中都是尖子生。哪怕再差的初中出來的尖子生也是有驕傲的,長期處于一個隊伍的最前列,她的心態會有一種優越感。
但是,進入高中之后,每個學校的尖子生都攏在一起。這些學生里面必然會重新形成三六九等。
再加上,如果學生初中學的很吃力,上了很多補習班,中考成績才考好,那大概率在高中會學的更吃力一點。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所以,在進入高中之前,家長就應該跟孩子講清楚這個道理。
第三,對高中學習的難度要有心理準備
學習內容上,初中和高中有明顯的不同,初中的內容相對來說非常簡單,尤其是數數理化。
當然我們僅指課內的內容,對于一些超級學霸,你超前學那是你的問題,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孩子。
對于課內來講,初中的知識是很簡單的,但是到了高中,會有一個跳躍式的難度加深和速度加快。
尤其是一些進入重點中學,進入一些好的學校的重點班的學生來講,大部分學生適應需要一段時間。
像我們家高中生,在高一剛開學的一個月,跟我說老師進度非???。初中上課總覺得老師講的慢,忍不住就要去寫作業,開小差,因為講的東西很快他就領悟了,掌握了,但是高中不行,高中老師講的快,而且難度比初中難了很多,這個時候如果還想著我開個小差寫個作業,像初中一樣輕松,那很可能就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了。
有一些章節,對不同的孩子來說難度不一樣,比如物理,有的孩子覺得電學不難,有的覺得力學不難,比如數學,有的擅長推理,有的擅長想象,那學到不同內容的時候,成績肯定起伏比較大。
所以,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高中三年,高一,高二,高三,是有不同的側重點的。
不要在意一時的落后,一時的得失,一定要有穩定的心態和樂觀的精神,咬住老師的進度,咬住班級的平均水平,跟上大部隊,你就有可能在高三的時候沖上去。
總之,不需要太焦慮,給孩子足夠的安慰和信心,讓他們有節奏的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