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能源汽車很火,市面上車型很多很雜,功能千差萬別,各家的宣傳也都是自己的車最好,但是,買車不是件隨便的事,買輛不合適的車砸手里,也難受。
開了5年新能源,自己算是深有體會,身邊的朋友也踩了不少雷。我把這些經驗總結了一下,按照這“5要5不要”來選,能避開很多坑。
1、要買電池稍大點的,但不要買超大容量的
一般買新能源,大家都想讓續航長一點,以為電池越大越好。其實,凡事是沒有絕對的好。
大容量電池,一方面會導致車價高,一方面一旦出現故障,車主承擔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還有就是要看下你的車買來主要在哪開,如果基本是在市區開,那你沒必要承擔大容量電池帶來的高額費用和風險。
千萬別買小電池,比如40-50度的!電池小,每天都要充,一方面你的充電成本很高(很麻煩),另一方面,頻繁充放電,對電池壽命影響較大,可能會導致你要提前花高額成本更換電池,得不償失。
如何選大小正好的電池呢?如果你經常需要跑長途,選100度左右的電池就夠了。如果你經常在市區開,小一點的電池也夠用,成本低、車價還便宜、充電時間會更短。
有些品牌有租用電池的購買方式,如果計劃用車的年限不長,就比直接購買電池省錢,不用承擔電池售后成本,也是不錯的。
2、要買電池成本不太高的,不要質保隱藏霸王條款的
電動汽車關鍵的部件就是電池,也是最容易損耗的部件。但是,現在很多動力電池的壽命一般超不過車齡,差不多5年左右就明顯衰減,如果你頻繁用快充,電池衰減就更快。到時候車還能開,但電池要換,就得花不少錢。
而且,電池質保不要有隱藏的霸王條款,這一點買車前務必要確認好。比如:有的電池終身質保有一些前提和限制,比如要按照廠家規定的保養和使用方法,還要在指定的服務站進行檢測和維修等。而且有的電池質保并不是涵蓋整個電池包,而是只針對電芯或者其他核心部件。
如果存在這些條款,后期用車時就會比較麻煩。
3、要算力盡可能高的,不要算力低的
如果你想選25萬以上的新能源車,那么智能程度就要作為購車決策要素了。因為買高端新能源車,體驗的就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這些功能。
但是這些智能功能的技術迭代很快,軟件更新迭代只會越來越快,硬件要流出充足的空間,包括芯片、內存等,算力就是硬件的核心指標。算力不夠,后續瘋狂升級,也會導致系統卡的要死!如果不升級,還可能會出現版本不支持等各種BUG情況。
說白了,這就像你幾年前買的智能手機,升級最新的系統結果發現機子更卡了,其實是配置跟不上了,得直接換個新機。但是,手機才多少錢,想換就換,換車就不能那么任性了,一定要留出3-5年的算力空間!否則不如去買個低端工具車。
4、要有技術含量的,不要只有設計包裝的
我們買新能源車是要享受新技術帶來的質量感,所以得看廠商的技術能力怎么樣。這幾年新發展起來的新能源品牌不少,有的廠商是自己開發,有的廠商是拿來主義,堆一些新潮的功能配置。
建議大家買自己開發技術廠商的車,因為很多技術還會迭代的,它本身的天花板和適配度,取決于是不是廠商自己研發的。如果是廠商買來的功能配置,不光升級困難,如果壞了也不容易維修。
總之,外行人買車喜歡看外觀、內飾、功能配置、續航、價位、銷量等,內行人就得看電池、電驅、電控、智能算力這些硬技術了,如果廠家的這些技術運用很成熟,車質量就有保證。
5、用車的時候,要補能多樣化,千萬不要頻繁快充
一句話,用車的時候,能家充盡量家充,沒有家充也可以換電,盡量不要頻繁用快充。
現在很多人都推薦用快充,省時省力,有很多廠家也在大搞快充,但如果頻繁快充也不好。因為,快充就是通過增加大的電流或電壓的方式來實現車輛的電池充電,會導致電池內部的電極和電解液的溫度快速升高,衰減電池壽命。
而且,如果廠家的電池技術不是很高,常用快充就會對電池帶來不可逆的物理性傷害,嚴重的會導致整個動力電池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