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向“A”新征程。
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正式開啟了中國通信產業的5G時代,五年過去,在5G網絡建設“適度超前”的政策引領下,中國5G實現了全球矚目的規模化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服務全球最大的5G用戶市場,開展了全球最豐富的5G社會應用。
五年的時光,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于通信技術而言,五年卻是翻天覆地的變革。回首五年,產業鏈共同見證了5G如何從概念走向現實,5G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方面的特性,迅速推動了智能交通、遠程醫療、虛擬現實、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創新,更重要的是,5G技術如同一根紐帶,將各行各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產業協作與融合,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正在這片熱土上蓬勃發展。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進階
作為移動通信技術中發展最快的代際之一,自2019年5G商用以來,全球范圍已部署300余張5G商用網絡、用戶規模突破15億,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和對于經濟社會的突出貢獻。
對于中國,通信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升國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末,全國5G基站的總數已經達到374.8萬個,與2023年末相比,凈增了37.2萬個。目前,5G基站在所有移動基站中的占比為31.7%,相較于2024年第一季度,占比提升了1.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移動通信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無線電頻譜資源是支撐各類無線通信的重要基礎資源,無線電頻譜資源也被視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稀缺資源,是推動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無線電頻率資源統籌供給,目前已累計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廣電等四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許可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無線電頻率資源帶寬1109MHz,其中73%的頻譜資源可用于5G,有效保障了5G通信容量和信號覆蓋的需求,中低頻段5G頻率資源位居世界前列。
從頻譜特性來看,1GHz以下的低頻譜具有傳播距離遠、穿透能力強、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因此應用在5G網絡上,可以更好地滿足5G網絡廣域覆蓋的需求,工信部自2019年向中國廣電頒發了5G 700MHz頻譜牌照后,又相繼批準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將800MHz、900MHz重耕用于5G系統,從共建共享到低頻組網,中國以更低的成本帶來明顯的5G網絡覆蓋,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和偏遠地區,解決網絡覆蓋的難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人口分布不均的國家來說,具有重要的牽引意義。
在高效建成一張無死角覆蓋的5G打底網的同時,無線網絡服務質量運營優化成為我國5G網絡部署的重要任務。
今年一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關于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的通知》的發布,旨在加快推動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提升網絡質量,優化用戶感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撐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種專門聚焦信號和用戶體驗,協同11部門推進,在移動通信發展中也是首次。
相關專家表示,相比當前超過500萬站4G基站數量,5G仍處于規模建設周期之中,特別是2022—2025年將是面向深度覆蓋、高頻段網絡建設的時期,“信號升格行動”對于通信產業來講是一劑強心針,也預示著5G網絡深度覆蓋、盲區消除戰役的打響,不僅解決網絡覆蓋“有沒有”的問題,更開始重視網絡信號“好不好”的問題。
從“戰略布局”到“系統推進”,再到“應用落地”,商用五年來,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并以此為“土壤”,融入超六成國民經濟大類,培育出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碩果”,與此同時,在5G的建設浪潮下,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商也迎來產業“煥新”生態。
5G推動全產業鏈躍進
移動通信技術十年一代,從1G到5G,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速度不斷加快,隨著5G技術的深入應用,人們對于更高速度、更低延遲、更廣覆蓋的通信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都加速了產業鏈的不斷協作創新。
基站作為無線通信基站系統的出入口與網絡的關鍵,5G時代,在頻率、功耗、覆蓋等全新需求下,5G基站需求的有源天線、MassiveMIMO天線等逐步成為基站市場的主要角色,作為5G建設的主力軍,以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中信科移動為代表的頭部設備商代表也是5G時代的紅利的直接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