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愈發成熟,2025年,來自國家層面的一系列政策法規與指導規劃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繼上半年的智駕相關規范后,下半年伊始,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對新能源汽車的“基本盤”充電網絡建設給出了重要的指導意見。
在這份通知中,除了大力建設大功率基礎充電設施這一主旨之外,官方還首次特別對車企自建的充電樁設施做出了指示——新能源汽車企業自建的大功率充電設施網絡,原則上應無差別開放。
這一信息很快便引發了熱烈討論。眾所周知,車企們的自建充電樁、充電站一直屬于自愿行為,并不存在相關的義務和規范。且有不少車企的自建充電樁僅限自家車型使用,尤其是800V以上的大功率充電設施,造價不菲,本身便作為車企推廣自家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福利存在。
如今,官方發布的這份通知雖然還未將“無差別開放”列入強行規范,但態度已經十分明顯,此前熱衷建設充電樁的車企似乎人均“躺槍”,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
不止蔚來,新勢力人均“自建狂魔”
哪些汽車品牌的充電站和充電樁最多?根據易車統計的最新數據,蔚來汽車、、特斯拉占據了這一排行榜的前三名。
尤其是“基建狂魔”蔚來汽車,截至7月3日,自建充電站數量已經達到了5137座,自有充電樁數量28681個,幾乎是第二名理想汽車的兩倍。
榜單上還有小鵬、、昊鉑與鴻蒙智行,基本全部是新能源+新勢力的雙重組合。榜單外,一汽紅旗、長安阿維塔、奇瑞星途、北汽新能源以及合資陣營中的大眾、奧迪、通用等品牌也擁有小規模的自建充電網絡。
除了充電樁的數量區別,車企所建設的充電樁各自的適用范圍也有所不同。在這一點上,蔚來的做法堪稱行業楷模,李斌曾表示蔚來充電樁為第三方車主服務的比例占到80%,口碑獲得了新能源車主們的一致好評。
此外,小鵬汽車的充電樁也同樣面向全體用戶開放。理想汽車與特斯拉等則選擇部分開放的形式,理想汽車開放2C與4C充電樁,5C超充充電樁理論上可供其他支持高壓協議的純電汽車車主使用,但實際上目前只支持理想純電車型使用。
特斯拉則是將2025年6月上線的新產品V4充電樁全面開放,V3及之前的老款暫未全部開放。
此前曾經不對外開放的品牌充電樁,多數也在近一年時間里選擇了逐步開放,如極氪就于2024年8月宣布面向社會開放充電服務。目前尚未對外開放充電樁的車企其實不多,主要包括部分合資品牌的少量充電樁,這些車企的充電樁目前都僅限于所屬集團內部流通。
另外,第三方品牌車主在使用其他品牌充電樁時,遇到的APP下載、識別、支付問題也時有發生,使用未完全加入公共網絡的品牌充電樁目前來說體驗仍有提升空間。
因此,從充電樁的建設和使用情況來看,目前有可能受到這一趨勢影響最大的車企是理想汽車。一方面,盡管目前其5C充電樁占比不高,但覆蓋區域全部是重點城市,且技術壁壘較高,前期投入較大,期望成為i6與i8兩款純電產品的賣點之一。
另一方面,理想汽車目前正在加足馬力建設充電站,計劃在2025年實現超充站突破4000家,這一決策顯然已經占用了理想不少資源,如因國家政策的催動而不得不提前開放給其他品牌,或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戰略規劃帶來損失。
而對于鴻蒙智行、極氪等品牌來說,充電樁的開放也將帶來一定影響。目前,尚未有車企在《通知》發布后進行進一步開放充電樁的響應。
車企還有必要自建設充電樁嗎?
有意思的是,雖然自建充電站的車企很多,大部分也是耳熟能詳的新能源品牌,但有心人會發現,更多熟悉的名字并未出現在充電樁建設榜單上。
例如,比亞迪、小米這兩個炙手可熱的新能源品牌就幾乎沒有自建公共充電樁的規劃,前者僅有部分商務車領域的充電樁項目布局,后者則尚未啟動相關規劃,僅有家用充電樁供車主選擇。
除了比亞迪、小米汽車之外,東風、長安、奇瑞、長城等車企也沒有大規模自建充電站,而是采用與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完善充電網絡。
目前,市面上除車企外的第三方充電服務已十分完善,全國公共充電樁市場份額第一的特來電,累計運營超30萬根充電樁,覆蓋360個城市,國家電網也擁有自營充電樁近20萬根,覆蓋261條高速線路,從建設規模和服務范圍角度來看,足以支撐起普通消費者的充電需求。
不過,從技術角度來看,第三方的充電樁主打普惠性價比,但在高功率、穩定性等方面存在不少限制。對于車主而言,高投入、高適配性的自家充電樁設備顯然才是最優解,尤其是高端車型,這類需求就更顯著。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上述擁有自營充電樁規劃的車企和品牌,幾乎全部是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大廠”如吉利、奇瑞、長安、一汽等,幾乎都選擇了為自家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設單獨充電網絡,而非為全部新能源品牌建設的路徑。
這更進一步證明了車企自營充電樁的意義更多在于品牌價值的提升,作為車主對產品尊享體驗的一部分而存在。
因此,對高端品牌而言,非盈利性質的超充服務仍有繼續發展的必要性,即便順應國家要求開放,也可以通過積分兌換、品牌福利等舉措提升本品牌車主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自建充電網絡對于增強用戶粘性、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優化平臺系統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同BBA、保時捷的交車儀式與“盒飯”一樣,仍是車企長期打造品牌價值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