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校宿舍竟然還有不少沒有空調?聽說青島大學出了個大新聞,不禁讓我這當媽的操心了;大學生集體躲商超避暑,大學到底還缺多少錢?談談我的看法。孩子今年也剛上高中,一直和老吳聊高校升學,這不,在某社交平臺上隨手一刷,看到青島大學宿管大爺中暑去世的新聞,實在讓人心里咯噔一下。緊接著又刷到幾個熱門話題,什么某省某高校學生沒空調,成班兒去商場吹空調。這兩條新聞一對比,讓人覺得“空調”本來該是標配的東西,怎么到2024年都還這么稀罕?
查來查去居然一大堆學校宿舍沒空調,仔細看看,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學。北邊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老校區,南方的廣東藥科大學、海南大學,山東區域的煙臺大學、青島大學、魯東大學這些高校,居然宿舍還用不上空調。原因五花八門,有說北方夏天短的;有說歷史遺留沒錢,或者大樓電力帶不動。最讓人想不明白的廣州、海南這些年年高溫的地方,學校還搪塞一句“沒錢或懶得裝”。要說東北有些大學沒空調,我倒不會太苛責。東北熱天就仨禮拜,去年我還跟同事張姨聊過,她家孩子在長春念書,冬天屋里椅子都能熱壞,夏天就湊合扇子吹,再說空調插滿一個樓道電線根本扛不住。但廣東、海南就說不過去了。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海南大學、揭陽職業技術學院這種,夏天一動不動人都能出汗,哪還不配空調?怎么這些學校還覺得加裝空調是“沒必要、成本高”?關鍵是高校這些年不少拿國家撥款,校慶做得挺排場,學生宿舍反倒苛刻,一點也不想著貼補下學生的生活體驗。我家孩子今年正挖空心思準備高考,每次一起討論理想大學,聊的都是專業、食堂、環境,真沒想到關鍵時刻還得問一句“你們有沒有空調”。我和朋友李姨聊天也提到,她特別后悔當年選學校只看分數和排名,沒帶娃提前去校內看生活環境。我回頭想想,確實,住校幾乎是孩子以后幾年的家,夏天躺在宿舍屋里汗流浹背、晚上睡不著,學習狀態肯定會被影響,不信可以問問過來人,這背心貼身的苦只有自己知道。高校究竟是不是真缺錢?我看未必。哪家名校不是動輒幾百萬幾千萬搞校慶,建新教學樓整雕塑,給領導干部安排單人空調大辦公室?偏偏學生宿舍的硬件升級踢皮球,什么電力負荷、費用太高,聽著都耳熟。宿舍裝個空調、電線加粗花不了多少大錢,真要動手不就好了?難不成高校真想靠“高溫考驗韌性”?還是覺得學生忍忍也沒事?現在氣候這幾年極端天氣越來越多,這波熱浪動不動上40度,讓孩子在宿舍被“熱翻”還得自己想辦法,學生心里會怎么想?再愛母校多少年后想起這個還是很膈應。大學生集體跑超市、地下室、圖書館避暑,這還算不算家?青島大學宿管這事太讓人難受,無非是普通人為高校硬件拉胯買了單。家長們不是要求多高,只求孩子暑期、開學能在宿舍把空調打開,別僅靠扇子或者熱水瓶降溫,這真沒啥不現實。我覺得,大學教育確實重要,但培養人才不是靠“高溫烹飪”,是靠照顧學生的生活細節,把小事做好。這么多年大學經費都能搞科研和大樓,沒道理硬件還落后。希望那些沒空調的高校早點把問題解決,別再讓學生受這個‘本該解決的小罪’。家長和學生朋友們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選擇大學除了名氣、專不專業,宿舍環境你們會不會也更關注了?留言說說你怎么看。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