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人工智能領域近年來正在迎來一場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領的爆發式發展。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推出一款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其出色的自然語言生成能力引起了全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2個月突破1億用戶,國內外隨即掀起了一場大模型浪潮,Gemini、文心一言、Copilot、LLaMA、SAM、SORA等各種大模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22年也被譽為大模型元年。
當前信息時代正加快進入智能計算的發展階段,人工智能技術上的突破層出不窮,逐漸深入地賦能千行百業,推動人工智能與數據要素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智能經濟發展,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計算技術發展簡介
計算技術的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算盤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第一代——機械計算時代,第二代——電子計算的標志是出現電子器件與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進入第三代——網絡計算,當前人類社會正在進入第四階段——智能計算。
早期的計算裝置是手動輔助計算裝置和半自動計算裝置,人類計算工具的歷史是從公元1200年的中國算盤開始,隨后出現了納皮爾籌(1612年)和滾輪式加法器(1642年),到1672年第一臺自動完成四則運算的計算裝置——步進計算器誕生了。
機械計算時期已經出現了現代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概念。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提出了差分機(1822年)與分析機(1834年)的設計構想,支持自動機械計算。這一時期,編程與程序的概念基本形成,編程的概念起源于雅卡爾提花機,通過打孔卡片控制印花圖案,最終演變為通過計算指令的形式來存儲所有數學計算步驟;人類歷史的第一個程序員是詩人拜倫之女艾達(Ada),她為巴貝奇差分機編寫了一組求解伯努利數列的計算指令,這套指令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套計算機算法程序,它將硬件和軟件分離,第一次出現程序的概念。
直到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布爾代數(數學)、圖靈機(計算模型)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架構) 、晶體管(器件)這四個現代計算技術的科學基礎。其中,布爾代數用來描述程序和硬件如CPU的底層邏輯;圖靈機是一種通用的計算模型,將復雜任務轉化為自動計算、不需人工干預的自動化過程;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提出了構造計算機的三個基本原則:采用二進制邏輯、程序存儲執行、以及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這五個基本單元組成;晶體管是構成基本的邏輯電路和存儲電路的半導體器件,是建造現代計算機之塔的“磚塊”。基于以上科學基礎,計算技術得以高速發展,形成規模龐大的產業。
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誕生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形成了五類成功的平臺型計算系統。當前各領域各種類型的應用,都可以由這五類平臺型計算裝置支撐。
第一類是高性能計算平臺,解決了國家核心部門的科學與工程計算問題;
第二類是企業計算平臺,又稱服務器,用于企業級的數據管理、事務處理,當前像百度、阿里和騰訊這些互聯網公司的計算平臺都屬于這一類;
第三類是個人電腦平臺,以桌面應用的形式出現,人們通過桌面應用與個人電腦交互;
第四類是智能手機,主要特點是移動便攜,手機通過網絡連接數據中心,以互聯網應用為主,它們分布式地部署在數據中心和手機終端;
第五類是嵌入式計算機,嵌入到工業裝備和軍事設備,通過實時的控制,保障在確定時間內完成特定任務。
這五類裝置幾乎覆蓋了我們信息社會的方方面面,長期以來人們追求的以智能計算應用為中心的第六類平臺型計算系統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