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臺比亞迪只能拿500提成?比亞迪官方給的紅包都比這個數多。
眼看著半年要接近尾聲,最近沒有對外搞什么大動作的比亞迪也沒閑著,關起門來,董事長王傳福親自出席了一場內部會議,到場的不是集團各個高管,而是各網絡銷量排名靠前的頭部經銷商。會議結束后,經銷商們收獲頗豐。
這份收獲不僅僅是戰略層面上,更是現金層面上的——比亞迪方面宣布,將對上半年每臺賣出的新車發放666元紅包,經銷商人人有份,按照上半年162萬的銷量來說,這一份紅包就花掉比亞迪10億+的現金流。
不過,對比亞迪來說,這份付出與所能帶來的收獲相比幾乎不值一提。
直擊經銷商痛點,比亞迪不玩“迂回戰”
對經銷商群體的返利補貼,在汽車行業內其實并不少見。不過手續一般較為復雜,多以系統賬戶形式,捆綁進貨、零件購買等附帶條件進行,更多的則是銷售返點形式,比亞迪也不例外。
然而,這一次的666元紅包卻不太一樣。一方面,這筆獎金屬于額外附送,不影響原本比亞迪承諾的常規返點。另一方面,這筆錢直接打到現金賬戶,由經銷商隨意支配用途,靈活性極高,直接緩解了不少經銷商的現金流問題。
比亞迪的這一舉措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久前,車企掀起“60天付款”承諾潮,之所以引發行業巨大反響,就是因為汽車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處于極度緊繃狀態,資金周轉已經成為最令行業頭痛的問題。
在這一前提下,盡管經銷商們手中往往握有八、九位數的重資產,但現金流依然是大部分經銷商最重要的痛點,此時發放的現金獎勵無疑是“雪中送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銷商的主要壓力。
而這并非比亞迪對經銷商展示誠意的全部。
在王傳福與頭部經銷商們的閉門會議上,還提到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經銷商群體的另一命脈——庫存。
在這場會議上,比亞迪給出了解決方案,將引入股市內的“熔斷”機制幫助經銷商管理庫存,當經銷商庫存水平超過比亞迪預設的預警線時,系統自動觸發“熔斷”,比亞迪停止發貨,經銷商處理庫存,直至回落至正常水平后恢復供貨。
除此之外,王傳福與經銷商們還懇談了汽車銷售的更多問題,例如SKU政策,通俗來說就是新車的不同配置數量。配置分類越少,經銷商的囤貨壓力自然也就越輕。
今年以來,比亞迪乃至整個行業大部分車企其實已經在有意減少SKU數量,而這次會議上則進一步明確了這個方向,未來單款車型的SKU(庫存單位)從過去的4-5個縮減至2-3個,目前比亞迪不少新車已經遵循這一邏輯發布。
百尺竿頭,如何才能“更進一步”?
回顧比亞迪近五年來的發展,令人驚嘆的不僅是銷量與股價的翻倍,更重要的其實是迅猛擴張背后企業的承壓與消化能力。對于車企而言,渠道的擴張尤其如此。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比亞迪需要“未雨綢繆”,在庫存傳聞出現不到一個月后就拿出了快準狠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給經銷商群體吃下一枚定心丸。而數十億的現金補貼發下去也并不是“做慈善”,“迪王”也有著更重要的問題,需要經銷商們一同解決。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比亞迪今年1-5月已經斬獲了162.9萬銷量,這一成績雖然非常亮眼,但與全年55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比,完成率僅為29%。
雖然其中存在上半年與下半年之間傳統銷量旺季與淡季的區分,但比亞迪仍需在后續七個月實現月均55萬輛的銷量水平,比2024年12月刷新記錄的51萬輛銷量成績還要高出4萬輛,而這一切還要考慮到2025年國內市場已經出現的補貼退坡態勢。
因此,比亞迪要實現2025年的全年銷量目標,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對經銷商進行激勵是一方面,在6月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啟價格戰是另一方面,核心目標均指向了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銷量成績。
另一方面,雖然國內市場的內卷形式加劇令人懷疑是否還能支撐得起更高的銷量水平,但比亞迪今年以來海外市場的表現卻堪稱優秀,1-5月海外總銷量達到37.42萬輛,同比增長112%。
雖然海外市場目前的銷量規模暫不能與國內分庭抗禮,但在利潤層面上卻遙遙領先。因此,雖然比亞迪上半年財報尚未公布,但相信半年報里的利潤水平已經更上一層樓。
結合此前比亞迪已經超越理想、特斯拉,達到22.3%的汽車業務毛利率數據(2024年年報),此時選擇狂撒現金為經銷商謀福利,也是一種合理的“藏富”手段,對利率水平進行有效管理,更有利于比亞迪自身的長期規劃。
因此,在為經銷商們準備驚喜紅包背后,比亞迪的動機不止一個,既有外界注視下銷量目標和發展擴張的強大壓力,也有實績下的游刃有余。可以肯定的是,在2025年的波譎云詭的大環境之下,比亞迪還會主動打出更多明牌,為走向更高處的無人區進行全力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