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消費需求的快速演變正成為即時零售蓬勃興起的強大驅動力,一場圍繞流量爭奪、履約優化以及技術體系升級的零售行業升級之戰已悄然拉開帷幕。
電商巨頭阿里,憑借淘寶與餓了么的協同,攜龐大流量與豐富商家資源強勢入局;供應鏈底蘊深厚的京東,依托多年積累的物流優勢和品質口碑,全力打造“京東秒送”;內容生態繁榮、流量分發高效的抖音,也憑借獨特的內容營銷和龐大用戶基礎,探索即時零售新路徑。
三大巨頭不惜投入大量資源,力求在這場即時零售的激烈角逐中搶占先機。畢竟,在這場競爭中,即時零售已然成為衡量平臺綜合實力的關鍵戰場,也毫無爭議地成為電商平臺新一輪競爭的核心焦點。
淘寶整合資源“大干一場”
零售行業風云變化,電商巨頭阿里果斷投身于這場重塑消費格局的激烈競爭之中。
5月2日,淘寶閃購正式上線,聯動餓了么的供給和履約能力,描繪阿里即時零售藍圖;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餓了么、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
據了解,淘寶閃購上線不到一個月,日訂單量即超4000萬;訂單準時率達97%。從訂單結構來看,已向全品類大幅拓展,非茶飲占比達75%,非餐品類訂單增長遠超預期。這也讓阿里堅定了整合資源,協同各個零售業務的決心。
整合飛豬、餓了么、淘天資源,是阿里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關鍵戰略布局。
一方面,釋放業務協同效應,打通線上線下配送資源、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加速從電商平臺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
即時零售的核心是“快”與“穩”,餓了么在即時配送和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經驗與龐大的資源,其擁有的大量本地商家資源以及覆蓋廣泛的配送網絡,填補了淘寶“當日達”與“小時達”之間的空白區,能夠為即時零售提供強大的支撐。
另一方面,將淘天的商品消費、餓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務消費、飛豬的出行旅游消費三大核心消費場景打通,突破電商邊界,覆蓋全域消費場景。這意味著阿里的服務范圍從“買商品”擴展到吃、喝、玩、樂、行、住等幾乎所有的生活消費領域,構建了完整的消費生態閉環。
不過,盡管阿里通過將餓了么、飛豬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來加強協同,但長期以來阿里龐大而復雜的組織架構仍然可能帶來協同難題。
在過去,阿里集團除淘天外,盒馬、餓了么等都承擔了一部分即時零售功能,這導致資源分散,甚至不同業務之間產生競爭關系。即使整合后,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在文化、流程等方面可能仍存在差異,如何真正實現集中目標、統一作戰,高效協同,仍需要時間和努力去磨合。
總之,在即時零售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阿里憑借自身的優勢積極布局,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京東入局外賣“動作頻頻”
2025年初,京東高調入局外賣領域,以雷霆之勢開啟在即時零售賽道的全面布局。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上線,“免傭金+高補貼”組合拳掀起了外賣行業一輪新的變革。6月18日,京東宣布通過“PLUS會員計劃”聯合酒店商家,以0傭金政策撬動酒旅OTA行業格局,更暴露了京東的野心。
據艾瑞最新數據,京東外賣日均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占據全國外賣市場超31%的份額,在品質外賣細分領域約有45%的市場占有率,與美團、餓了么共同構建起“三足鼎立”的行業新格局。
從外賣到酒旅這場看似跨界的擴張,是京東依托供應鏈根基,向“全場景零售生態”發起的全面總攻。
其一,京東入局外賣市場,進軍酒旅行業,不僅開辟了增量收入通道,更有望將這兩大業務培育為驅動未來增長的新引擎。
財報顯示,京東2025年一季度收入3011億元,創近三年來最高增速,其中京東零售業務收入達到2638.45億元,同比增長16.3%。此外,截至6月18日,京東零售線上業務、線下業態及京東外賣整體訂單量超過了22億單,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100%。
其二,京東為電商業務注入“即時性”,打破流量天花板,進而持續鞏固和提升核心電商業務的盈利能力與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