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買家從深圳羅湖坐輕軌大約一個小時能達廣州新塘站;從香港西九龍通過廣深港高鐵48分鐘可達廣州南站……隨著香港和廣州、大灣區其他城市通聯時間越來越短,港人在廣州置業繼續形成一股風潮。
為進一步激發住房消費活力,更好地滿足香港居民在廣州的置業和投資需求,11月29日,廣州近30家房企的50多個優質樓盤齊赴香港舉辦“廣州優質房地產項目香港推介會”活動,向香港居民推介廣州優質好房。
赴港推介的廣州優質項目有住宅也有商務型產品
46%受訪港人考慮在廣深等大灣區城市購房
中銀香港去年一項面對2700多位香港居民的調查顯示,46%的受訪港人考慮在深圳、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購房。包括中原地產等在內的多家房屋銷售代理機構反映,今年接待的香港購房團,至少是去年的2倍,每次接待人數都遠超預期。
業內人士介紹,隨著內地房價在近兩年進入回調通道,嗅覺敏感的港人抓住機遇,踴躍進入內地置業,廣州是熱門的置業地。今年7月,廣州放松了對港澳臺和外籍人士的購房限制,對建筑面積12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不再限購。該政策實施一個月后,廣州多個港資企業開發的項目就迎來了港澳看房團。
例如,港資房企新世界中國地產原本在香港有深厚的市場根基,積累了大量的忠實“擁躉”,早在去年新世界中國就在香港設置了大灣區物業展廳、定時開通大灣區置業直通車,并根據最新的政策動向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和推廣方案。在番禺漢溪長隆地鐵口的新世界耀勝尊府,據介紹至今為止香港籍業主的成交占比約20%;東部的新世界廣匯尊府在今年國慶假期也有多名香港買家入市。
同為港企開發商開發的新鴻基峻鑾,屬于廣州南站TOD項目。項目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以來港人北上消費置業現象愈來愈多,廣州作為一線城市,吸引了更多港人來置業。“今年以來,我們項目近70%的成交來自香港買家;在接連的政策與交通利好下,這個比例未來有望更高。”
極具交通優勢的TOD項目受到香港買家青睞
軟硬聯通環境下,大灣區的房子相對更具性價比
香港距離廣州有多遠?“我們從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上車,48分鐘就到廣州南站了。在香港吃完早餐,能輕松過來廣州項目開個早會。”經常需要往返香港和廣州兩地的一位樓盤營銷人員表示。除了廣深港高鐵的開通,今年連接廣州、中山、深圳和香港的跨海通道深中通道也正式開通,讓大灣區多地之間的聯通更加便捷。與此同時,“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港澳私家車車主可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實現往來。廣州樓市對港澳買家解除限購。硬件和軟件的聯通環境下,促使港人越來越關注在廣州置業。
和香港樓價相比,廣州的樓價更具性價比,這也是吸引港人在廣州置業的關鍵因素。官方數據顯示,現階段香港平均房價每平方尺約13000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5萬元/平方米,是廣州平均房價(約3.5萬元/平方米)的近5倍。一對香港買家夫婦說,同樣是500萬元的總價,在香港稍微繁華的地段,大概只能買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單位,“但在廣州,這樣的總價可以入手‘千尺豪宅’,香港客戶會覺得性價比很高。”新世界耀勝尊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很多港人買家選擇在這里置業,是為了實現他們提升居住質量的目的。”新鴻基峻鑾相關負責人表示。
500萬元的總價可以在廣州購得舒適大戶型
實力房企攜優質樓盤赴港推介
為更好地滿足香港居民在廣州的置業或投資需求,11月29日,一場盛大的廣州優質房地產項目香港推介會在香港尖沙咀啟動。據了解,推介會匯聚了近30家品牌房企的50余個優質項目,包括港企新世界中國、新鴻基地產,央企國企如中海地產、保利地產、中旅投資、萬科地產、越秀地產、珠實地產、廣州地鐵地產等,優質項目分布在廣州市11區內,既有生態型大盤,也有交通通達型項目,既有住宅產品,也有商務型產品。
深圳世聯行首席技術官黎振偉表示,廣州是中國房地產發展最早、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內地第一個合資型的樓盤東湖新村,就是香港人在1978年來廣州開發的,今日廣州房地產的發展,都和香港密切相關。廣州的教育、文化、醫療資源在大灣區城市群中都是最好的,交通四通八達極具優勢,相關的購房政策也已經很開放。因此,不論是置業、投資或是求學,廣州都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城市。
記者手記
香港買家曾撐起廣州樓市半邊天
廣州樓盤組團到香港推介,從嚴格意義上說,并非新聞。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有碧桂園、雅居樂、合生創展、祈福集團等房企到香港推介它們的房子。
在當時的房地產項目中,番禺的祈福新邨可謂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個案,彼時,祈福新邨將目標客戶鎖定為香港買家,定位為香港人回鄉休閑度假的居所。據業內人士回憶,到1997年前后,該項目70%的房子都賣給了香港人,令其成為香港買家最為集中的一個樓盤,當時該小區每天專程開往港澳地區的大巴達200班次。
在中心城區越秀,錦城花園也是一個典型代表。金融風暴尚未波及廣州的時候,錦城花園就推出第一期產品,定價為7000多元/平方米,彼時越秀區其他樓盤售價為4000-5000多元/平方米,因為錦城花園綜合素質高,所以開盤的時候非常熱鬧。“買家排隊排到馬路邊,不僅廣州人買,還有很多香港人買。印象最深刻的是,居然有人看到這個樓盤好賣,直接在場外加價炒籌,一個籌最高炒到1萬元。”廣州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回憶。
實際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人曾掀起過到廣州置業投資的小高潮。彼時香港本地的股市、樓市隨之風生水起,“炒股炒樓”之風在民間較盛,由于廣州樓價比香港低很多,致使眾多港人到廣州置業。在原來的東山區(現越秀區)的淘金路板塊,淘金花園、恒福閣、世貿花園、華僑樂園等盤,在天河區的天河北板塊,僑怡苑、朝暉苑、嘉怡苑、光華大廈等樓盤,大多數買家是香港人。“那時樓市基本靠香港買家和本地買家支撐,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香港人在廣州置業一直占到樓市銷售的相當大比重。”知名房地產專家韓世同回憶。
那個階段,廣州樓市里有一種設計,謂之“港式設計”,這種設計的房子在越秀、荔灣、海珠、番禺等區域都有“代表作”。港式設計的房子,普遍為鉆石型設計,用老廣們的話來說就是“戶型三尖八角”,且大多數帶的是內陽臺,因此,就廣州本地買家來說,這種設計就被普遍詬病,畢竟,老廣們喜歡的設計是廳出陽臺、南北對流,戶型方正。
就“港式”而言,雖然港式戶型不太受廣州市場待見,但港企穩健的、長期的經營理念,仍是它們能扎根廣州、扎根內地并獲得良好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