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全面竣工
近日 由中建二局東莞分公司承建的
松山湖臺灣園北部學校(初中)項目全面竣工
項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臺灣園
阿里山路與基隆路交匯處
總建筑面積約10.56萬平方米
主要包括1棟圖書館、1棟報告廳、
2棟教學樓、1棟體育館、
1棟宿舍樓等配套設施
學校按66個班配置
能提供3300個學位
項目是東莞落實廣東省關于增加公辦學校
學位供給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
建成后 將為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擴充高質量教育資源
幫助松山湖更好地引入人才“血液”
為松山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書院式”學習社區
桃李滿園競芬芳
校園空間以“游”與“學”相互交織的方式
將不同特征的教育組團
圍繞校園公共性的活動空間
以“游賞”的姿態進行組織
形成看與被看的空間體驗
不同的教學組團間
形成各具特色的院落空間
書院、廣場、廊橋、對景串聯在
具有學院氣息的樹蔭下
建筑與環境的有機融合
形成具有豐富空間層次的人文場景
書院設計融合了面向未來的、
更加開放與共享的教育需求
以“基本教育單元”+“開放學習社區”的混合模式
營造教育單元的空間結構
不同的書院式“學習社區”
適應了不同年齡、不同學科的教學需求
強調開放的教育理念的同時
也充分重視教育空間的基本功能問題
教室、圖書館、運動場等齊備的校園功能
為學生們的舒適樂學、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筑則通過現代主義的空間和形式處理
營造出簡潔明快的建筑體量
建筑形式上突出外廊欄板的水平線條
強化水平伸展的空間狀態
形成向中心層層退臺的勢態
在外廊后的教室墻面采用彩色飾面磚
引入色彩的元素
為校園增添了青春的氣息
“千層餅”式澆筑
內實外美“兩手抓”
項目團隊從“食材”入手
選用水化熱溫度較低的水泥
將水灰比控制在0.45以下
來降低熱能總量
提前在承臺基礎混凝土埋設
測溫點及降溫波紋管
進行24小時循環水降溫
實現均衡控制“油溫”
與此同時,定時采用JDC-Ⅱ型便攜式建筑
電子測溫儀監測精準把握“火候”
防止混凝土在澆筑、養護過程中
出現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底板裂縫
從根本上提高了防水的可靠度
除了選配“食材”
掌控好“油溫”與“火候”
“烹制手法”也尤為重要
為了避免冷縫產生
采用“一個坡度、薄層澆筑、
循序推進、一次到頂”
的“千層餅”式澆筑方法
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一個斜坡
這種方法能較好地適應泵送工藝
避免泵管的經常拆除沖洗和接長
提高泵送效率,保證及時接縫
保障混凝土澆筑后質量
“拼圖式”安裝
鋪就鋼鐵屋蓋
作為整個項目建設施工難度最高的建筑
體育館內多數框架梁最大跨度達46米
單單一根主結構上的焊接點就超過23個
且安裝精度誤差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
這樣的弧形屋面和大跨度框架梁
讓鋼結構安裝及焊接變得異常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