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北汽與戴姆勒·克萊斯勒簽約成立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拉開了中國汽車對外合資合作的序幕。
41年以來,所有中外合資汽車生產企業都是同一模式:外方提供產品、技術、品牌、生產制造,中方負責銷售,面向中國市場,賣給中國消費者。
2024年6月19日,捷豹路虎和奇瑞汽車共同宣布,近日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雙方共同推進全新合作模式:奇瑞捷豹路虎將推出并制造一系列電動產品,搭載奇瑞電動化平臺,使用捷豹路虎授權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
短短幾行字宣告了一種全新合資模式的誕生、一個全新合資時代的開始,它改變了從1983年開始的外方提供產品、技術的中外合資模式,由中方奇瑞提供平臺,外方捷豹路虎授權使用品牌,其行業意義堪稱比肩北京吉普的成立。
在合資公司使用中方平臺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在現階段,中方在電動化產品和技術上超越了外方,并且外方對中方主導產品欣然接受。前一點在近幾年基本是一個共識,后一點要實現起來絕非易事。尤其對有品牌資產、有歷史積淀的跨國車企來說,絕不僅僅是面子問題,而是一個重大的、復雜的戰略決策問題。
而最先邁出這歷史性一步的,是現存合資公司中最晚成立、最年輕的奇瑞捷豹路虎,是豪華品牌合資公司。在汽車行業百年一遇的轉型大潮中,捷豹路虎表現出了堅定的戰略方向判斷、靈活的實現手段、以及對合作伙伴極度的信任與支持。
事實上稍早一些,不少跨國車企已經在用各種形式與中方合作解決新能源汽車問題。例如大眾2023年入股小鵬,雙方基于小鵬G9平臺、智能座艙、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2024年又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化合作。
再如Stellantis入股零跑,雙方成立合資銷售公司致力于中國市場以外的市場銷售。又如奧迪與上汽聯合開發智能數字平臺,上汽大眾也在整合股東雙方的優勢資源,對產品和技術做出調整。
但上述例子都要么之前不是合資關系,要么新公司不涉及中國市場、不涉及生產,要么強調聯合開發,也沒有新品牌誕生,都不及此次捷豹路虎與奇瑞的合作來得大刀闊斧、干脆利落——新模式采用奇瑞的電動平臺+捷豹路虎的授權品牌,合資雙方的分工與貢獻清晰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捷豹路虎授權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既獨立于奇瑞現有產品線,也獨立于捷豹路虎四大新現代豪華品牌家族,它只屬于奇瑞捷豹路虎合資公司,將擁有專屬的獨立銷售渠道。它首先滿足中國市場,之后視發展狀況,有可能拓展至海外市場。
這也是一種全新模式、全新解決方案,從此奇瑞捷豹路虎不只生產銷售捷豹路虎旗下品牌產品,也擁有了合資公司自己的品牌和產品系列,這些產品還有可能走向全球市場。對合資車企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發展階段。
最晚成立的合資車企奇瑞捷豹路虎,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奪了一步先手。
跨國車企的新能源課題新解法
第一個吃螃蟹,奪一步先手,捷豹路虎這一步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出手果斷,穩、準、狠的。
捷豹路虎全球首席執行官Adrian Mardell對這個合作新模式的評價是:“今天,捷豹路虎邁出了戰略性的一步,凸顯了我們對于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以及在華業務的十足信心。我們相信,在中國這一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通過攜手開啟這一全新的合作模式,并結合重生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的獨特魅力,將賦予奇瑞捷豹路虎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劃重點:在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用新合作模式,創造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上的領先,中國市場在新能源車滲透率上的領先,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一個連鎖反應是,中國品牌借助這波電動化、智能化,提升了整體品牌形象,在車市大盤中的市占比屢創新高。
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為63.7%,同比提升10.2個百分點;今年前5個月自主品牌市占率為61.3%,同比上升8.2個百分點。對應的5月新能源市場滲透率為47%。
中國品牌借助電動化、智能化的崛起,對應的是合資品牌的市場萎縮,今年以來合資車企降價、銷量下滑的消息此起彼伏。
合資品牌如果不能在新能源車上扳回一城,面臨的將是整個大盤的持續下滑。豪華品牌目前之所以比主流合資品牌市場表現好些,一方面是品牌護城河,另一方面是豪華品牌對新能源車布局更加積極。
同樣是乘聯會數據,5月國內零售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71.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8.4%;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7.5%。
形勢已經很明顯了,在中國市場,新能源車已經成為勝負手,而中國市場的規律有可能是若干年后其他地區市場的預演。
所以,上述提到的大眾、Stellantis、奧迪都在尋找新能源車的中國解決方案,而態度最堅決、動作最快、模式最直接的是捷豹路虎。
這與捷豹路虎有一位中國人做全球董事有著密切關系。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慶接受媒體采訪中提到,“在和全球董事會的日常溝通中,我經常介紹中國市場的發展動態趨勢,大家都非常清楚在電動車市場方面,中國的的確確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智能化、數字化等的一系列發展可圈可點。中國市場的狀況和趨勢是不可忽視的,也是需要我們去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
捷豹路虎這個項目的推出還有一個微妙的背景:多家跨國車企在2024年調整、延緩了新能源戰略,但捷豹路虎絲毫沒有彷徨猶豫,迅速出擊,果斷決策。潘慶說“我們以創記錄的速度做了這件事情。”
跨國車企猶豫的原因是對新能源遠期前景的動搖,捷豹路虎在這個問題上更多的是務實,潘慶說“我真正關心的是我們必須邁出下一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做這件事情的原因。2035年以后會發生什么難以預料,但我知道,沒有今天和明天,絕對不會有2035年。”
捷豹路虎做這件事也不只是為了中國市場,同時也要找到新能源全球解決方案,潘慶坦言,捷豹路虎希望借力這個項目能第一手學習三件事情: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成本,中國的速度。
品牌體系創新
在對待新能源車的品牌歸屬問題上,中國車企與跨國車企展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思路。
所有中國車企針對新能源車都推出了全新品牌,多數車企甚至推出品牌矩陣。而幾乎所有跨國車企都沒有為新能源車創立一個獨立品牌,最常見的做法是在母品牌下設立一個系列,比如大眾的ID系列、奔馳的EQ系列、寶馬的i系列、奧迪的e-tron系列。
這反映出,行業變革期,不同市場對品牌的定義和功能有了完全不同的認識。中國車企對品牌的定位更加聚焦,一個品牌往往只承載一個價格區間或者一個單一品類的產品。
捷豹路虎在這方面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
2023年4月,捷豹路虎對品牌架構進行調整,由原來的兩大品牌分拆為攬勝、衛士、發現、捷豹四大品牌,雖然沒有創造新品牌,是把車型系列升級為品牌,但這種品牌思路與中國市場的品牌趨勢更加接近。
此次在奇瑞捷豹路虎推出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更是讓曾經聲名大噪的品牌再獲新生。
“Freelander 神行者”曾是路虎品牌旗下車型,于1997-2015年期間在市場上大獲成功,上市首年銷量大6.6萬輛,2016年被發現運動版替代退出歷史舞臺。
與捷豹路虎其他四大品牌不同的是,“Freelander神行者”定位主流市場,這同樣是深思熟慮后的選擇。一來不與攬勝、衛士、發現、捷豹四大豪華品牌自身的電動化互搏,二來采用了奇瑞平臺,對一直講究英倫血統的捷豹路虎來說,也與原生品牌做了很好的區隔,對各方來說都是最佳的方案。
潘慶強調,Freelander神行者想做的是增量,而非取代任何奇瑞或捷豹路虎的一部分產品,所以經過認真的討論,各方共同的意見是“Freelander神行者”是最合適不過的品牌。
奇瑞提供技術,捷豹路虎提供品牌,設計方面潘慶透露也會由捷豹路虎幫助合資公司完成。“捷豹路虎會幫助Freelander神行者做成一個有靈魂的產品,捷豹路虎能做到花時間、花精力去真正思考一個品牌的靈魂應該是什么,設計的靈魂應該是什么,最終定義產品的靈魂應該是什么,所以,這方面也是捷豹路虎會去盡量幫助的。”
潘慶說捷豹路虎希望借力Freelander神行者能第一手學習三件事,但事實上,捷豹路虎通過這個項目已經至少實現了三大創新:合資模式創新、新能源解決方案創新、品牌體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