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分享過尼康Auto系列單反鏡頭的性能數據:
尼康Auto系列鏡頭性能數據
今天再來補充幾支。
資料來自上世紀60~70年代的《Modern Photography》雜志。由于資料跨度較大,鏡頭的評測標準和評測范圍也不盡相同,大家可以參考往期文章解讀鏡頭的具體性能數據。
一、16mm f/3.5 Fisheye Nikkor
尼康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生產魚眼鏡頭的廠商,但好在它并沒有因為競爭不夠激烈而隨便湊合,這支鏡頭體現出了非常驚人的素質。光圈全開時,鏡頭中心就有高達84線對/毫米的分辨率,并一直維持到f/8.0,繼續收縮光圈后畫質稍有下降。實驗室測量時鏡頭有輕微的紫色和黃色色散,但實拍時肉眼看不到前者,后者影響也不大;畫面邊緣存在輕微的紫色和綠色橫向色差,范圍不大,但矯正不足帶來的紫色色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畫面銳度。大光圈下存在輕微炫光,收縮光圈到f/5.6后就會消失,邊緣存在輕微的鏡像反光。畫面邊緣也存在輕微的像散和大量的慧差,但對實拍畫面反差的影響不大。整體沒有出現光軸不正和鬼影等問題。
除了最大光圈的邊緣以小光圈外,這支鏡頭的反差表現都非常不錯,f/3.5~11時中心反差都能維持在70以上,而邊緣也基本都在30多。
二、24mm f/2.8 Nikkor-H
也許是尼康對這一時期超廣角鏡頭使用傳統反望遠結構導致的巨大前組和低畫質不滿意,這支鏡頭是秉承著高畫質、小體積的理念設計的。通過將最后3片2組鏡片做成浮動鏡組,鏡頭在進行最近對焦時鏡筒伸出的總長度少了1毫米,設計師表示這解決了反望遠結構廣角鏡頭常見的近攝畫質下降問題。
從實際拍攝測試的結果來看,這支鏡頭的銳度很好,而且從中心到邊緣很一致。全開光圈時,鏡頭中心分辨率超過45線對/毫米,收縮光圈后超過50線對/毫米,邊緣畫質在大光圈時有30線對/毫米左右,收縮光圈至f/11則可以將數值提升到35線對/毫米以上。
三、45mm f/2.8 GN Nikk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