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伴隨中國汽車品牌的向上猛攻,合資陣營的存在感愈發地低,可即便如此,我們也千萬不能低估合資車企深厚的底蘊與反擊的決心。
以起亞為例,近兩年它在國內的市場聲量與銷量不可謂不小,但作為一家在1944年成立的世界級車企,在全球車市競爭格局風云變幻的當下,起亞毅然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2023全年銷量308.6萬輛,助力現代·起亞汽車集團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今年一季度,起亞全球銷量達到760,515輛,營業利潤為3.43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率達到13.1%,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單季度營業利潤和營業利潤率……
基于起亞在全球市場的強大勢能,起亞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值得肯定,今年1-5月,悅達起亞累計銷售88,934輛,同比增長86%。
不難看出,在品牌成立80周年的關鍵時間節點,起亞汽車不僅在全球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更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經營理念,堅定不移地深耕國內市場,而中國與全球市場的雙核驅動,也印證了起亞全球CEO宋虎聲所言:“中國市場的成功,是起亞全球戰略的核心要素。”

入華22年,積累630萬+用戶
誠然,如今談到起亞,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大抵會是“韓系車不行了”的刻板印象,但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自2002年扎根中國市場以來,起亞在華已積累了超630萬+用戶的信賴,這是其最為寶貴的品牌資產,同時也是它在新能源時代逆反翻盤的關鍵。
眾所周知,中國汽車市場作為全球電動化轉型的排頭兵,除了擁有廣闊的新能源市場空間外,亦擁有最為完善的新能源技術產業鏈。

而這便是起亞“在中國,為中國”經營戰略的智慧所在,依托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賦能,起亞已在中國布局了海外最大研發中心——中國技術研究所、中國前瞻數字研發中心、中國大數據中心等研發團隊,以打造更適合國內用車需求、更先進的電動車型。
具體到車輛產品,最為直接的證明,便是2023年廣州車展首發亮相的起亞EV5,作為起亞慶祝成立8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全球車型,EV5基于起亞電動汽車專用E-GMP平臺開發,更有近400名中國精英工程師參與研發,相較同級別/價位的合資競品,起亞EV5在造型設計、空間布局以及智能化水平上展現出了較高的水平,同時新車14.98萬起的售價,更是繼承了韓系車一如既往的性價比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款中國制造的全球車型,起亞EV5還將與賽圖斯、索奈、K5、煥馳等基于悅達起亞江蘇鹽城4.0智能智造工廠制造的車輛產品組建起全新的出口產品陣容,在今年出口至中東、亞太、中南美等80多個國家,力爭實現全年17萬輛的出口目標。
而除了在產品、技術領域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外,起亞還在國內實現了服務體系的全面進階,一是將全國經銷商門店全部升級為SI 2.0門店,用戶體驗進一步升級;二是正式上線起亞Kia APP,其作為數字化用戶體驗中心,用戶可在其中完成購車、用車、保養、服務、置換等全領域的服務。

與此同時,起亞不僅在一、二線大城市建立和運營起亞經銷商店,不斷擴大品牌渠道網絡,亦開始在新能源用戶關注的補能基建方面加速布局,目前它已經同包括殼牌與快電等在內的多家第三方運營商建立起合作關系,以共同打造補能體系。
其實不難看出,以上起亞的種種動作,一方面展現了起亞作為世界級車企的老道經驗,在企業戰略布局、經營節奏上的穩扎穩打;另一方面,則是充分證明了起亞對于“在中國,為中國”這一戰略的堅定執行。
在中國,起亞樹立合資新典范
“自主進,合資退”,這是近兩年中國車市一大特點,亦是中國自主汽車工業崛起的直接證明,但在過去幾十年間,合資車企也用行動證明,它們為中國車市的高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如起亞2002年落戶江蘇鹽城以來,二十二年間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6,200億元,上繳稅收520億元左右,不僅有力帶動了鹽城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更有效解決地方就業,為鹽城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貢獻了起亞力量。而在鹽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悅達起亞位于江蘇鹽城的4.0智能智造工廠,也已成為起亞名副其實的全球出口基地,持續為起亞海外出口業務賦能。

與此同時,悅達起亞還堅定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構建起了包括起亞家園、希望小學、校企合作等項目在內的公益體系,累計資金投入更是超1.1億元。這其中,于2009年正式啟動的“起亞家園”公益項目,足跡遍布江蘇、四川、廣東、廣西、浙江、陜西六省,更是連續多年被中國社科院評選為“全國五十佳”公益項目。
簡而言之,秉承“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企業愿景,起亞其實并不執著于簡單的市場得失,如包括社會公益在內,在企業創新驅動、客戶服務、低碳發展、員工賦能、伙伴共贏等領域,起亞認為實現品牌的社會價值同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