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在很小的辦公室就開始創業。當時我們在想,我們能不能做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4月25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從北京車展“閃現”到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如此開場。
雷軍坦言,自己是一個老中關村人,在此創業了32年,小米集團也是土生土長的中關村企業。“中關村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一個十幾個人的小公司創辦之初就心懷天下,希望做全球市場。所以我有時候想,正是中關村的這種精神,讓一代一代的中關村人,不斷地創新、拼搏,誕生了一系列的世界級公司。”
回顧小米集團14年的成長道路,雷軍表示,自己非常幸運地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浪潮,小米集團僅用9年時間,就成為了最年輕的世界500強。
“在14年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不少的風浪和挫折。”雷軍稱,第一次經歷挫折是2015年、2016年,整個業績停滯了2年。第二次是過去3年,小米集團進入了長達6個季度的負增長。“我很欣喜地告訴大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米重新恢復了兩位數的增長。”
增長的原因是什么?雷軍認為,其原因就是技術為本。在小米集團成立10周年時,雷軍與團隊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復盤、總結、反思,他們越來越堅信只有不斷地加大研發投資,不斷地“死磕”核心技術,才有機會長盛不衰。也就是從那時起,雷軍開始下決心建立全世界的標桿工廠。
不斷增加高額研發投資,或可使小米集團的競爭力得以大幅提升。那么,投資哪些領域呢?雷軍稱,小米集團堅持了長期主義,也就是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賽道,堅持長期投入,此為兩個“長期”。“我們致力于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的引領者,我們要從互聯網的模式創新、應用創新、場景創新,變成硬核科技的創新。也就是說,小米要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我很自豪地跟大家說,我們干了14年制造,擁有了自己第一個真正的工廠。”雷軍介紹,今年2月份,小米手機智能工廠在昌平落成。該工廠全年可制造1000萬臺智能手機,78%設備都是自研,能夠實現“黑燈制造”。
此外,今年3月份,其投資超過50億元的汽車工廠也落成。該工廠啟用了700多臺機器人,所有關鍵工藝實現100%自動生產,質量檢測實現100%在線自動檢測,能夠實現高效生產。
“工廠落成的時候,我很激動。以前經常有人詆毀我們是組裝廠,其實不用說我們是組裝廠,因為我們一個工廠都沒有。今天我很自豪,終于可以被叫成‘雷廠長’。”雷軍說。
而在智能電動汽車方向,雷軍認為,上半場是“電動”,下半場則是“智能”。“智能化是汽車的靈魂,智能化是中關村巨大的優勢,這也是小米敢進入汽車行業的底氣所在。”
3月28日,小米汽車正式發布,至今也不過28天,但雷軍卻說“這28天極其漫長”。因為他知道,小米汽車“火”了之后,意味著什么。“28天過去了,我心里稍微踏實了一點,我覺得小米SU7基本扛住了,也修煉成了百萬網友親測、百萬網友嚴選的一輛好車。”
雷軍在現場介紹,28天時間,小米汽車銷售鎖單75600輛,交付超過5700輛。“這個數字,可能對整個汽車工業來說不算什么,但是對于純電轎車來說,可能創新了很多紀錄。因為今天訂一輛小米汽車需要等很長的時間,我們也在全力拉產,今天早晨北京車展上,我跟在場的媒體和朋友們承諾,今年保證交付10萬輛。我們會全力以赴拉產,一定不讓消費者等得太久。”
路漫漫其修遠兮。雷軍坦言,“小米汽車才剛剛開始,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我們有一顆偉大的心,我們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5的車廠,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全面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他也相信,經過一代又一代中關村人的努力,中關村一定會變成世界的中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