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華為與北汽新能源合作的華為系“第三界”,享界品牌發布了首款車型享界S9的“品鑒”海報,時間定在了5月31日。值得一提的是,這天恰好也是問界M7的煥新版發布會,而在此前,華為余承東曾表示,問界S9的上市時間大概會定在7、8月份。因此,有業內人士推測,這次享界S9應該是預熱,有可能會公布內飾細節,但不會是正式上市。
除了預熱之外,為保證享界S9順利進入市場,近日,華為也正式向北汽新能源轉讓了“享界”商標,據北汽藍谷回應,此舉正是為了將該商標給享界S9使用。
在享界之前,華為已經與賽力斯、奇瑞分別成立了問界、智界兩個品牌,但這兩個品牌商標已經分別于去年6月份和今年4月份被華為收回。當時業內曾議論,這是否意味著華為要進軍汽車市場。但事實上,華為“不造車”的原則依然在五年有效期內,并非真要親自下場造車,這一點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當時華為大手筆回收商標的舉動就被外界解讀為——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品牌主導權,從而方便今后更好的進行品牌整合和管理。
但是這一次,華為和合作伙伴的做法似乎與上面的解讀“背道而馳”。為何華為之前都是將商標收回,此次又選擇向北汽新能源轉讓享界商標呢?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值得剖析。
華為轉商標,享界箭在弦上
此前,據華為高層對外披露,華為與北汽新能源合作的享界,以及后續與江淮合作的傲界(外傳為傲界,但未完全定名),這兩個品牌未來定位都會高于此前的問界和智界。
其中享界S9定位高端轎車,將對標奔馳S級、寶馬7系等產品,售價或在50萬上下。而與江淮合作的產品目前也已經在路上,據余承東表示,與江淮合作的車型定位超高端,對標邁巴赫、勞斯萊斯,并且比他們更豪華、更舒適。
站在華為的角度,不管是享界還是與江淮合作的品牌,都可以看做是鴻蒙智行對高端豪華領域的一次嘗試和探索,從品牌戰略層面來講至關重要。當然,既然每個品牌承載的使命不同,華為在商標一事上或許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方面,高端產品有高端產品的使命,享界的市場定位決定了它未來不會僅僅在中國市場吃“殘羹”,若要與一線外資品牌競爭,那么出海就是必行之路。對此,有相關人士分析稱:“享界離開華為,可以看做是出口鋪墊,若商標屬于華為的話,未來享界出口或許會受到影響。但如果享界商標歸北汽新能源所有,那么就能規避問題,風險前置。”
另一方面,與賽力斯、奇瑞不同,北汽新能源屬于國資控股,相較于華為的其他合作企業,北汽新能源的企業屬性決定了合作模式的差異化特征。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享界品牌仍然歸華為所有,那么在這一過程中或許將牽扯到國有資產是否流失以及策略上的問題,畢竟此前沒有國企給私企打工的先例。但是把牌子給到北汽新能源,那么很多事情都能說得通了。
因此,華為與北汽新能源的這次合作,可以看做是華為與國企交手的嘗試,但也需注意到,在享界的未來發展問題上,北汽新能源其實要比華為承擔更重的“心理壓力”。
畢竟北汽新能源作為華為最早的合作伙伴,三年前就已經推出首款搭載華為HI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車型,只不過,華為賦能中途折戟,這款“試水”產品并未按照想象中的方向發展??梢哉f,如今的享界對于北汽新能源的未來而言,幾乎可以說是一次決定性的轉折。
不過,華為既然選擇二度牽手北汽新能源,就說明二者對于此番合作已經心中有數,或許這一次北汽新能源能靠享界力證實力。
享界成敗,只看華為
對于華為來說,關于享界最后能不能成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身上,畢竟是新車由華為主打研發,借助華為的渠道銷售。更重要的是,享界S9也是鴻蒙智行體系下首款沖高的產品。目前來看,中國新能源品牌大多的價格上限都處在50萬以內,在50萬以上的市場還有待努力,因此,享界相較于問界、智界來說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大。
此外,華為智選車業務剛剛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眼下更該一股作氣更上一層樓。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2024年對華為智選車來說至關重要,不斷打造爆款車型、拉升鴻蒙智行品牌高度、對現款車型持續迭代升級都必不可少。
據了解,目前除了問界三款車型和智界已有的兩款車型,以及享界首款車型S9之外,華為與江淮合作的超高端品牌車型也已經箭在弦上。
前不久,位于肥西中派片區的江淮高端新能源汽車基地“超級工廠”設備安裝已經接近尾聲,正在進行分系統調試,雖然這款車型還未敲定最終命名,但是在余承東多次“預熱”之下,外界也已對這款產品調高了期待。據悉,今年華為“四界”新車都將亮相,而余承東所期待的“問界品牌生態聯盟”的達成也已近在咫尺。
兩天后,享界S9和問界新M7或將同臺亮相,前期拔高的定調,最終能否與市場反饋形成統一?這個問題還要留給時間來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