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肖帥 郭薇燦 長沙報道
“無緣無故,手機號卡說關停就關停?”近日,長沙市民賀先生向紅網時刻幫記者爆料:因他使用的通信套餐中的一副卡號碼存在被異常使用的情況,使得他名下的所有電話號碼被兩度關停。
長沙市民夜半被停機,“像和整個世界失聯(lián)”
“這么一關,我名下的5個號碼同時被停,像和世界突然失聯(lián)。”賀先生告訴記者,收到短信提醒的時間還是晚上,當下還尚未留意,第二天出門趕公交時試圖刷手機上的乘車軟件時,才發(fā)現(xiàn)手機被停機。這時他才留意到短信提醒:“您的手機號因涉嫌通信詐騙而被關聯(lián)停止服務,如有異議請先辦理涉案號碼復機,涉案號碼復機后方能關聯(lián)開機。”
前往營業(yè)廳復機時,賀先生得知出現(xiàn)異常使用的號碼是自己的一張副卡號碼。但究竟為什么會異常,賀先生有些想不清。“這個卡我是給我小孩用的,放在電話手表里,一般也不會帶去學校;多是放學后或者節(jié)假日使用。怎么就異常了呢?”而當時他在營業(yè)廳得到的解釋是“可能因更換終端所致”,但這一解釋仍讓賀先生有些存疑:“剛辦套餐那會兒,我是可能放在自己手機上試過,那也是一月份的事,怎么現(xiàn)在就觸發(fā)了呢?”
賀先生告訴記者,因這一副卡異常,自己名下所有號碼是兩度關停。“頭一回發(fā)生在3月下旬,去營業(yè)廳申訴后,時隔8天才復機;結果沒過多久,4月初又關停了。這一回我干脆將該副卡注銷,復機進度倒是加快了,第二天我套餐內的其他號碼終于得以恢復使用。”
賀先生的遭遇和不解不是個例。調查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國內三大通信運用商都發(fā)生過用戶投訴過類似突然關停的情況。在紅網百姓呼聲平臺,“手機被關停”的投訴在最近一周內就有3條發(fā)帖。作為被關停的當事人,大家的共同疑問就是:明明感覺自己是在正常繳費、正常使用,怎么就異常了?怎么就關停了呢?
專家釋疑:風控模型監(jiān)測的異常通話行為有哪些?有些確實不可控
“臨時關停的目的是給有可能正在發(fā)生的受害人一個冷靜期。”帶著網友的疑問,記者采訪到由工信部評定的通信行業(yè)反詐專家。專家介紹,通信公司通過風控模型監(jiān)測涉詐風險,目的是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積極配合國家打擊網絡電信詐騙工作。通信公司是根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和國家機關的要求,根據公安部門的相關規(guī)定,對各類涉詐風險用戶予以關停。
“現(xiàn)在的通信詐騙往往會要求受害人去到類似酒店房間這種封閉型的地方進行沉浸式洗腦,那么這時候關停號卡,給到受害人一個冷靜期,是幫助挽回被詐騙人損失的有效途徑。”
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用戶認為“自己啥也沒干,卻被無故關停呢?”的狀況呢?專家介紹這其中有多種可能性。其中一種可能是用戶通話行為被風控模型識別為異常通話行為。“風控模型預設的異常通信行為分為多種情況,如辦卡后長期未使用的;突然在異地特別是敏感地區(qū)開卡的;話務頻繁且離散的;部分更換終端行為等情況都有可能觸發(fā)風控風險。”
專家解釋,這些異常通話行為是依據詐騙行為模式設置,也確實存在少部分普通用戶群眾的使用行為因符合設定的規(guī)則而觸發(fā)風控的風險。“比如生意人,他確實業(yè)務需要一時間內撥打多通遍布全國的電話,那也有可能被風控判定為異常,從而臨時限制外呼。”
此外專家介紹還有些異常風險行為也存在可能被關停的情況。比如接聽到涉詐電話、識別到在你辦卡同網點同時段的多個號碼存在詐騙行為等情況,為保護用戶的利益,也需要用戶再次核驗身份。
專家提醒:用戶需警惕自身用卡安全,尤其留意號卡不被借用、盜用
“最終目的是要保護用戶利益。”專家介紹,如今電話號卡相當于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用戶尤其需留意自己的號卡是否有被借用、盜用的情況。
“現(xiàn)在有些線上應用注冊不要求身份證,只要一張電話卡;如果用戶號卡被盜用到網絡詐騙犯罪,通話記錄看起來沒有異常,但追蹤到號卡就是涉詐了。”專家以蘋果手機FaceTime通話舉例,據悉這是目前比較新型通信詐騙手段,F(xiàn)aceTime通話本身不占用號卡通話流量,但身份識別最終還是能夠查到蘋果賬號的注冊手機號卡。
此外專家還介紹道,風控模型預警分為高中低等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通信公司提供線上快速復機和線下核查復機等復機通道,已經發(fā)案或已經出現(xiàn)詐騙的,用戶需到公安反詐中心處理。
“今天是4月15日,也是我國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其中有一項安全就是數據安全。”專家呼吁用戶留意自身的用卡安全。“就比如我們孩子的電話手表,需要提醒孩子不要輕易借給他人使用。就是一通電話的過程,犯罪分子就有機會取出號卡盜用或注冊互聯(lián)網賬號,再把號卡插回去,甚至有的都不再還回去。這種被盜了當下還不知情的情況都有過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