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合資車企危機加劇,創新突圍是必由之路
近年來,日系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可謂跌宕起伏。一度憑借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優勢,在合資車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日系車企的優勢正在逐漸削弱。2023年,受芯片短缺、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日系車企銷量更是遭遇"滑鐵盧"。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日系車企亟需審時度勢,以創新突圍,重振在華市場表現,方能在競爭中突圍,實現可持續發展。
2月,日系三大車企銷量數據相繼公布,無不令人唏噓。東風本田當月銷量僅為7005輛,同比大幅下降65.1%,這一跌幅在主流合資車企中居于"榜首"。一汽豐田2月銷量為6.3萬輛,同比下降20%。東風日產表現相對"抗跌",但也錄得11%的同比跌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系、美系合資車企在逆境中表現出較強韌性。上汽大眾2月銷量達11.3萬輛,同比增長4.5%;上汽通用銷量為11.1萬輛,同比下降3.4%,跌幅小于行業平均水平。

日系車銷量不振的背后,既有外部環境沖擊的影響,也暴露出自身長期積累的問題。受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影響,日系車企產品供應受阻,加之國內疫情反復導致物流不暢、停工停產,供應鏈"梗阻"直接制約了日系車企的產銷節奏。而在此之前,日系車企在產品、技術創新上的步伐已然放緩。缺乏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投放,在智能網聯化、電動化方面落后于德美系車企,也使其市場號召力逐漸減弱。可以說,日系車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正在衰減。
與日系車企的"急剎車"不同,德美系車企在逆境中展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得益于更加完善、多元的全球供應鏈布局,德美系車企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相對較小,產品供應保障能力強于日系。同時,德美系車企對中國市場的產品規劃更加本土化,推陳出新的節奏更加積極。在智能網聯、新能源等領域,德美系車企動作頻頻,搶占先機,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因此,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德美系車企銷量表現仍然亮眼。

對日系車企而言,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盡快走出銷量泥淖。一方面,要與合作伙伴攜手應對供應鏈挑戰,努力提升供應保障能力,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創新步伐,在新產品、新技術方面發力,重塑市場競爭力。日產表示,將加快e-POWER等電動化技術在華導入,推出新一代奇駿等多款新車,力爭盡快扭轉銷量頹勢。本田、豐田也在加緊布局電動化、智能化,謀求技術突破,為未來發展蓄力。
從中長期來看,日系車企要在中國市場重現輝煌,必須以創新為引領,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一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新技術應用,在電動化、智能網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出更多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二要深化本土化經營,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完善產品譜系,提升品牌號召力。三要積極擁抱變革,探索新業務模式,開拓新的市場增長點。只有主動求變,加快創新,日系車企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找準定位,實現可持續發展。

縱觀全局,日系合資車企在華發展正處于關鍵的轉折點。外部環境的劇烈波動,既是挑戰,也是倒逼變革、加快創新的契機。危中有機,化危為機,唯有以創新突圍,主動求變,日系車企才能在逆境中育新機,開新局,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站在2024年的時間節點上展望未來,日系車企在華發展的關鍵一招,就是要以創新為引領,加快轉型升級,重塑競爭優勢,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