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年報亮眼的背后,是轉型新能源市場的困境。
“你買了什么車?”“哈弗大狗拉布拉多版。”
“你這是什么車?”“歐拉好貓,原諒綠配色的。”
近年來,新車的命名始終是長城汽車繞不開的輿論爭議點。然而,在一片爭議聲中,長城汽車卻逆流而上地實現了銷量的增長。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銷量27.53萬輛,同比增長25.1%。
再來看長城汽車2023年年報,營收1732.12億元同比增長26.12%、全年超過123萬輛的銷量同比增加15.3%、單車平均收入創歷史新高,一系列亮眼的數字不禁讓人感嘆長城汽車打回來了。
然而,總有一盆冷水會潑在長城汽車的頭上。2023年70.2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5%、全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完成率僅為41%、部分品牌車型銷量出現下滑。
就長城汽車的銷量、財報數據、新能源車產品布局和消費者的投訴等問題,《消費者報道》向長城汽車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長城汽車的問題,可能遠不止咖啡和大狗。
廣告,是長城的“長城”
營收大增,單車平均收入創歷史新高,然而凈利潤卻下降,那么為了“卷”贏友商,長城汽車的錢究竟花在哪里了?問題可能出現在了廣告投入上。
2023年,長城汽車的銷售費用為82.85億元,同比增加超過24億元,增幅達41%。其中,廣告及媒體服務費更是接近40.46億元,占銷售費用的48.8%,與2022年相比增加近10億元。長城汽車表示,2023年銷售費用增加主要是“加大新能源車型投放力度所致”。
長城汽車2023年部分財務數據 (來源:長城汽車2023年年報)
在廣告“轟炸”之下,去年全年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型銷量為25.64萬輛,同比增長113.88%。然而,長城汽車因新能源汽車投放而大幅增加的廣告費用,卻未能轉化為預期的銷量成績。2023年,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僅為全年新能源車銷量目標的41%。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的銷售費用已經超過研發費用。要知道,在2022年,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比銷售費用高出近6億元,而當年也是長城汽車新能源產品井噴的一年。
魏建軍出席小米SU7發布會 (來源:微博@魏建軍)
面對高昂的銷售費用,長城汽車也開始嘗試造車新勢力的營銷手段,比如李斌、李想、何小鵬、雷軍等掌舵人親自下場營銷,魏建軍也開始更多地出現在公開的市場活動之中,力求獲得性價比更高的流量和關注度。
然而,在“內卷”的中國汽車市場,廣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能會是長城汽車的“長城”。
哈弗,只是長城衰落的“大腿”
看著長城汽車亮眼的銷量數據,你以為是五大品牌同臺競技,殊不知是哈弗的獨角戲。
長城汽車的銷量,似乎患上了“哈弗依賴癥”。今年一季度,哈弗品牌銷量超過15.78萬輛,占所有品牌銷量的近六成。
再看其他品牌,坦克品牌今年一季度累計銷量4.9萬輛,占所有品牌銷量的17.9%,而魏牌和歐拉的銷量占比分別僅為3.5%和5.5%。
長城汽車2024年一季度銷量數據 (來源:長城汽車2024年3月產銷快報)
除了絕對數量上的差距,長城汽車各品牌銷量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今年一季度,哈弗、坦克和魏牌的銷量均實現同比增長。然而,歐拉和長城皮卡的銷量則分別下滑15.41%和10.9%。
然而,作為長城汽車的“大腿”,哈弗本身也在走下坡路。
哈弗作為燃油車時代的“國民神車”,曾幾何時是名副其實的國產之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哈弗H6均是中國SUV市場的銷量冠軍。然而,哈弗H6卻成為哈弗衰落的縮影。
哈弗H6 (來源:哈弗SUV官方網站)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前四個月,哈弗H6的月銷量均在1.4萬輛至1.6萬輛之間徘徊。從2022年2月開始至2023年4月,哈弗H6已經連續15個月未能成為SUV銷冠,在此期間甚至有2個月的月銷量不足1.5萬輛。目前長城汽車公布的銷量數據中,燃油車的數據都非常“神秘”,也折射出以哈弗為代表的燃油車銷量表現的下挫。
面對此情此景,長城汽車并未坐以待斃。先是推出價格比哈弗H6更低的哈弗初戀,然而該車系目前已經停產。后有哈弗赤兔提供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不過銷量表現平平。
哈弗梟龍 (來源:哈弗SUV官方網站)
為此,長城汽車為哈弗建立了梟龍這一全新新能源產品序列,不過哈弗梟龍出師不利,去年6月在上市僅不到一個月就采取降價優惠措施。
哈弗二代大狗 (來源:哈弗SUV官方網站)
此外,除了哈弗大狗以外,哈弗SUV車型眾多,而且都集中在緊湊型SUV陣營,不同車型之間定位和售價非常接近,加劇產品內耗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對不同車型之間的區別不甚了解,對哈弗保持銷量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哈弗雖然是長城的“大腿”,但是在燃油車時代作為合資SUV的平替,在電動化時代能否成為長城汽車新能源轉型的最佳注腳,儼然還是未知之數。
長城汽車,不能只依賴虎落平陽的哈弗。
長城的問題遠不止咖啡和大狗
實際上,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轉型中,長城汽車并不落后。
目前,長城旗下五大品牌均有新能源車型在售,覆蓋插電式混合動力、油電混合和純電車型。
然而,電動化從來不是易事。
在燃油車時代屢創銷量神話的魏牌,自從開始電動化轉型后迅速從銷量巔峰處隕落,目前月銷量僅剩3000輛左右。今年一季度,魏牌累計銷量9608輛,同比增長增長超過182%。然而,這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僅有3403輛銷量的情況下的增長表現,月銷量突破五千輛對于魏牌而言仍有不少難度。
為了提升魏牌的銷量,長城汽車也加入“價格戰”之中。然而,從去年10月開始,有車主發現長城魏牌經銷商開始降價銷售藍山車型,為此要求魏牌方面履行新車上市發布會上作出的保價承諾,不過魏牌方面以“官方指導價并未下降”為由拒絕車主們提供差價補償的訴求,第一批魏牌藍山車主成為花最高價購車的“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