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前,我從來沒考慮過電動汽車,因為大家都說,這就是個大號的玩具,根本不值得入手。
真正體驗過才發現,好像并不是這樣的。
因為就算拋開省錢不談,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也很明顯。
也是因為這些優勢,最近越賣越好了,市場滲透率一度逼近50%,幾乎壓得燃油車企喘不過氣來。
為什么這么說呢?新能源汽車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大家認可?
無外乎這3個方面,真的太真實了,很扎心!

第一個鮮明的原因是,新能源車企居然不“獅子大開口”
對照燃油車的這些車企來看,簡直令人驚訝。
說白了就是,做了這么多年的“狗”,買新能源車居然有了“翻農奴把歌唱”的感覺。
因為在此之前,燃油車企真的太狠了:
能加錢的地方,絕不會給你省錢,甚至不能加錢的地方,都要想辦法加錢。
譬如2023年,還有車主反饋,33w落地的A4l,居然后排沒有出風口——想要也可以,得!加!錢!

這還不是離譜的,離譜的是,我數了下,就是這款車型,能選裝的配置高達30多項。
這要換到新能源汽車身上,絕對被消費者罵死——想要有銷量,怕不是在做夢。
關鍵我仔細看了下,一個智能駕駛系統,還被車企分為了n個板塊,自適應巡航一個價,主動車道保持一個價,智能泊車一個價….真的絕了。

僅僅只是這個問題也就罷了,這都2024年了,燃油車都還做不到明碼標價。
某些暢銷的車型,居然還要在零售價的基礎上加錢,才能到提車——簡直就是想錢想瘋了。
就這些個情況,就算不考慮充電便宜,大家肯定也越來越愛電車啊!

第二個令人驚訝的是,做車居然可以這么實在。
僅僅只是不“獅子大開口”也就算了,國產新能源的用料還超良心,這真的讓人措手不及。
譬如以前買油車,20多萬砸下去,獲取的也就是一個扎實的交通工具,想要奢求其他,簡直就是做夢。
但現在的新能源是個什么情況,20多萬,在他們看來你就是爺。
什么什么napa真皮座椅,全車木飾、毛皮都給你配齊了。
就這,還怕您不滿意,什么電吸門、電動座椅、方向盤加熱、按摩、通風…還統統送給您——不要太良心。

這也就罷了,那種百萬豪車才有的空氣懸掛,現在都給加上了,就怕車主開得不舒服,坐的不安心。
如果說這只是做表面工程,底子一塌糊涂,還可以去批判。
關鍵的問題是,他們底子也很扎實,扎實到令人驚訝。
什么前雙叉臂,后五連桿,能用鋁的絕不用鋼,能用高強度的,碰都不碰低強度——夢幻到簡直讓人不現實。
以致于花50萬買奧迪的親戚,前段時間坐我的車,有點懷疑人生了——真不知道自己這些錢,車企到底花在哪里了!
就這樣的誠意,誰看了不愛呢?

最后令人欣喜的是,體驗真好。
在此之前,雖然使用油車也能加速超車,靈活變道,但體驗總差那么點意思。
說白了就是燃油車的傳動方式,總感覺有一絲遲滯感,只能憑借車感,算好滯后量操作。
但電車就不同了,因為動力強、電驅快,結合動能回收,很容易就能做到“人車合一”——幾乎就是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沒有一絲拖泥帶水。
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就是,近百萬的油車,用一流工程師做出極致的駕駛性,還不如電車的默認參數。
這不是夸張的說法,知名車評人你貓哥就說了句大實話:能買的起那種超級牛逼的大v8,我看都不看一眼電機,但如果現在什么1.5自吸、1.2t、1.5T這種弱雞的不行的內燃機——這個時代,只配給電機供電。
真的太扎心了!

然而,電車的優勢僅僅只是如此嗎?遠遠不夠!
因為驅動方式的原因,還特別安靜,沒有汽油味——整個車內空氣,直接舒爽了很多倍。
再結合優質的車機交互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體驗感直接就拉滿了。
像以前跑高速,300公里下來就感覺很累了,現在開著智能駕駛,哼著歌、唱著曲,直接就到了目的地。
剎車和油門是什么東西?全程要碰的次數,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總而言之就是,很多人只看到的電車省錢,其實這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畢竟,現在的主流電車都20萬起了,好一點的在30萬甚至40萬,就這個價格來看,油費又算什么呢?
真正讓他們心動的是,車企終于開始重視他們:
不“獅子大開口”,體驗和配置拉滿,同時,更加的把消費者當“上帝”!
自然而然地,肯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投入他們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