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fā)布全球動力電池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今年前2個月LG新能源動力電池裝車量為12.7GWh,超過裝車量為12.1GWh的比亞迪。兩家公司分別位列榜單第二和第三位,相較于今年1月的排名發(fā)生互換。
比亞迪去年全年動力電池裝車量首次突破100GWh,市占率達15.8%,超越LG新能源位居全球第二。此前的2022年,比亞迪與LG新能源并列全球第二。今年前2個月比亞迪動力電池裝車增速下滑了3%,同期LG新能源的增幅為24.8%。SNE分析稱,受春節(jié)假期影響,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導致其動力電池裝車出現(xiàn)負增長。
根據(jù)SNE Research的統(tǒng)計,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已連續(xù)七年位居全球榜首,去年市占率為36.8%。在儲能電池領域,寧德時代也連續(xù)三年排名首位,全球市占率達40%。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寧德時代仍有多個業(yè)務增長點,將決定其業(yè)績是否能邁上新臺階。
報告顯示,國內其他企業(yè)業(yè)績同比均實現(xiàn)增長
(1)寧德時代裝機量35.5GWh,同比增長44.9%,市占率38.4%,蟬聯(lián)全球第一。主要系對極氪、理想,以及海外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等眾多車企供貨增加。
(7)中創(chuàng)新航以3.6GWh,3.8%市占率排名第7,同比增長37.2%;
(8)國軒高科以1.8GWh,1.9%市占率排名第8,同比增長31.7%;
(9)億緯鋰能以1.7GWh,1.8%市占率排名第9,同比增長29.2%;
(10)蜂巢能源以1.6GWh,1.8%市占率排名第10,同比增長184.3%。
進入3月,比亞迪已快速扳回頹勢。
下滑或只是暫時的。龍年伊始,比亞迪再次拉開價格戰(zhàn),憑借火爆全網的“榮耀版”車型迅速回血。據(jù)4月1日產銷快報顯示,比亞迪3月銷售新能源汽車302,459輛,同比增長46.06%,環(huán)比增長147.29%,其中出口達38,434輛。
若算上3月,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626,263輛,累計同比增長13.44%。其中3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為11.762GWh,按此測算下月LG新能源可能就得再次讓位第二。
不過國內各家車企也在快速跟進價格戰(zhàn)。碳酸鋰降價拉低了電池成本,也給了車企降價的空間。截止目前已有超10家車企官宣降價或限時優(yōu)惠,包括吉利、五菱、長安、哪吒、北京現(xiàn)代等等,國內市場車企淘汰賽仍在持續(xù)進行中。
來源:電動汽車用戶聯(lián)盟
海外市場增長趨勢值得關注。
此次榜單中,寧德時代,LG新能源與三星SDI的快速增長,則反映了國際車企仍在快速發(fā)力新能源汽車的事實。
韓國方面,LG新能源此次超越比亞迪主要系特斯拉、福特、通用等在北美市場的暢銷帶動了裝機量增長。此外,三星SDI得益于P5電池在奧迪等高端車型銷售增長,實現(xiàn)47.4%的大幅增長(達5.2 GWh)。但SK on由于主供的現(xiàn)代汽車銷量低迷,導致裝機量同比下滑7.3%(4.2GWh)。
日本方面,松下1-2月裝機量6.2GWh,同比下降11.8%,但排名上升至第4位。松下目前是特斯拉北美的主要供應商,特別是Model Y車型,據(jù)悉松下后續(xù)即將推出改款2170及4680電池。
國內車企2024年以來也是繼續(xù)加速海外布局。
除了技術等產品本身因素外,開拓市場也是企業(yè)獲得增長的重要步驟。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市場,為中國汽車產業(yè)的國際化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歐盟、美國、土耳其等國家地區(qū)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制約,中國品牌更傾向于沖擊新興市場。比如東南亞和中東等市場,根據(jù)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shù)據(jù),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東南亞銷售了75%的電動汽車,引領了東南亞汽車的新能源轉型。另外,在能源轉型方面分外激進的澳大利亞,也正在迅速轉向中國新能源汽車。此前,澳大利亞超過 86% 的純電動汽車來自于中國。
3月6日,比亞迪宣布其位于巴西的工廠正式開工,該工廠占地6900畝,將成為比亞迪在南美地區(qū)的重要生產基地;長城于今年開始生產混合動力車型,并在巴西圣保羅州的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投資總額為100億雷亞爾。
當然不光是巴西,其他國家也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留下的印記。其中,上汽集團在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擁有4 座整車制造基地;哪吒汽車宣布與馬來西亞合作伙伴在森美蘭州Rembau Chembong工業(yè)區(qū)完成了其海外第3家工廠的奠基儀式,工廠計劃于2025年正式投產;另外,上汽名爵、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還在籌劃在歐洲建廠。
4月8日,在近期舉辦的第45屆曼谷國際汽車展中,比亞迪以5,345輛的訂單斬獲第二名,僅次于豐田。截至目前,比亞迪已進入78個國家地區(qū),其中比亞迪泰國工廠將于年內竣工,規(guī)劃年產能15萬輛。
寧德時代:近期先后宣布與通用、特斯拉等開展技術合作,布局北美市場。
奇瑞:近日,奇瑞汽車擬在越南建造一座價值8億美元的合資裝配廠,有望成為第一家在越南生產電動汽車的中國公司,工廠目標年產能2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