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真的是政策和市場底了嗎?專家稱今年房產市場大可樂觀,房產市場真的樂觀嗎?

本人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從事房地產銷售近十年的時間,從2013到現在,經歷了房價的起起伏伏,經歷了近20年來,本市房價的最高峰。
當時大概是2017年,現狀就是從均價7000左右,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到我們的2018年左右,房價一躍漲到了1萬多一平的清水房,而且買房的人特別多,最主要的 原因就是飛機場的選址確定,當時一大批的拆遷房帶著現金涌入到城市購房,在加上當時沒有限購,外地看到了機場建成的商機,許多外地人到本地來買房落戶。

可在短短幾年時間,經歷了疫情、在到今天2024年,房價降到現在的6000左右,經歷過40年來房子貸款利率最高峰,有一時間房貸利率達到7.6%左右,現在降到了2.85%的時代,國家確實在盡力給購房者最大限度的購房政策,首付低到商貸首套15%,二套低到25%,公積金貸款利率也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一降再降,首套2.85%,二套房3.325%,同時就在前兩個月,取消了限購,外地朋友可以不需要什么條件就可以在成都買房。

以上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專家們認為房地產市場大可樂觀,真的如專家所說的很樂觀了嗎?
其實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希望房產能夠漸漸的恢復,回到市場穩定發展的狀態,取消限購讓外地人可以來買房,降低購房者的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減少購房者買房首付的壓力。即使現在這些政策已經落實,但我覺得短期內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

首先在這幾年大多數人都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情況下,不是剛需客戶,不會輕易的買房,因為生活壓力,現在收入少的情況下,如果買了房,就是首付低,帶高額的貸款依然會讓你每月巨大的還款出現壓力,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寧愿存錢也不去買房。有錢在手,相對有安全感。

最近賣房也感覺到,雖然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但房子的成交量依然不樂觀,我覺得要解決這些問題,上述政策只是一些輔助作用,最主要的是人民口袋有錢才是主要,沒有錢,就算再低的利率和首付,買的人依舊不會多,掙錢才是王道,提高多渠道就業,提高居民的收入,不斷完善醫保和社會保障制度。
所以我覺得專家的樂觀,在我覺得依然不樂觀,僅代表個人的觀點,大家是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