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次事實證明,讓大多數車企夢寐以求的流量,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當汽車市場開始進入存量時代,車企之間的競爭邏輯早已不再局限在品牌、技術等硬性指標上,觀察當下的市場環境會發現,“流量紅利”已然成為各家車企爭奪的關鍵領地。從新勢力到傳統車企、從基層員工到車企大佬紛紛下場,目的只有一個——借勢流量,為企業加碼競爭力。
但是,客觀的說,從價值角度判斷,所謂的流量“優勢”并不絕對。更多時候,流量其實是把“雙刃劍”,這些被無數字節組成的互聯網載體充滿諸多不確定性,有可能為企業帶來潑天的富貴,也有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將企業陷入“流言漩渦”。
如今,隨著流量無差別席卷汽車圈,不僅乘用車市場深陷其中,更是悄然蔓延到了商用車市場,只不過帶來的不是利好,而是傷害。今年年初開始,商用車市場中便頻頻有“惡意帶節奏實為引流”的現象發生,即使作為中國頭部商用車企,福田汽車也難以躲避來自輿論的攻擊,雖然說“清者自清”,但也“人言可畏”。
因此,福田汽車于5月10日正式發布了一則嚴正聲明,向公眾做出了鄭重承諾:產品合法合規、信息客觀公正、對客戶負責到底。對于福田汽車來說,努力跳出流量的裹挾是比被動承受更有效的應對措施,從更高維度上講,福田這一次的堅決反擊,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定的應對思考。
先自查自糾 再嚴正聲明
在一個人人自媒體、人人都能引爆流量的新時代,任何一則消息的發布,都可能引發公眾的共情,引導輿論關注,但如果被個別的個體利用,那么也將成為零成本的的“造謠利器”。
從2024年1月以來,網絡上便陸續出現了一些針對福田汽車的虛假信息,從污蔑其排放造假、到質疑產品質量問題、再到捏造氣耗過高等等,長達幾個月時間的中傷詆毀,不僅誤導了用戶,更擾亂了整個商用車市場環境,從經銷商到主機廠都不堪其擾。
福田汽車真如網絡傳言所說產品質量方方面面不過關嗎?與其坐等攻擊,不如自證清白,對于福田汽車來說,“自查”就是反攻的第一步。
關于排放問題,福田汽車迅速聯系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專門針對發動機和整車分別進行了結冰測試、曲軸箱壓力測試等等,并在不同溫度、不同工況下反復進行了數次發動機臺架測試和整車PEMS試驗,以及極端工況下的非標試驗。結果顯示,福田汽車的產品完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
關于某位“卡友”發布的視頻中所提到的氣耗過高問題,經福田調取車機系統回傳的數據來看,氣耗的大幅提升與駕駛習慣的改變存在一定的關聯。比如這位“卡友”在特定時間段駕駛的急加速是原來的6倍,超轉速行駛是原來的4倍,急剎車是原來的3.5倍...... 而這些都是決定氣耗高低的關鍵指標。顯而易見,這不是頻發情況,而是有意為之。
為了驗證重卡燃氣機的可靠性,消除用戶心中的疑慮、駁斥網絡謠言,福田汽車還專門邀請行業技術專家進行驗證。
在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田汽車動力傳動副總裁馮靜看來,福田汽車目前搭載的燃氣發動機從材料改進、結構優化、燃燒組織到軟件控制等多領域已經實現了專項攻關,并有效改善了氣體機的可靠耐久性,降低了運行氣耗。此外,天然氣發動機還擁有燃燒更充分、啟動性能更好、尾氣更清潔等諸多優勢。但在“網暴者”的口中,燃氣車卻被說成一無是處的產品,不僅干擾用戶視聽,也對商用車的新能源發展路線形成了相應的阻礙。
顯而易見,“毒流量”的攻擊范圍已經逐漸滲入車企的用戶基盤中去,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不堅決抵制加以制止,那么從獨立的個體、到商用車行業,最后都將成為“網暴”的買單者。
因此,福田汽車當機立斷,先以“自查”的方式給用戶一個交代,又以一紙嚴正聲明給用戶吃下“定心丸”,字里行間中明確表達對產品品質的承諾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態度,不光給了造謠者沉重一擊,也進一步助力肅清汽車行業營商環境,拿出了頭部企業應有的擔當。
內卷不是出路 目標是星辰大海
即使被流言“擊中”,但在福田汽車眼中,內省是面對任何輿論風波的首要姿態。“不管怎樣,只要有一位用戶有情緒,有誤解,就說明我們做的還不夠好,要首先從自身去找原因”。
事實上,站在第三方的視角看,勇于自查、自省的企業永遠不會被用戶和市場拋棄,在所謂的“流量為王”的時代,真誠才是必殺技,挫折才是試金石,真正被流量吞噬的不會是福田汽車這樣的企業,因為福田與很多優質的車企都存有共性,“用戶思維”才是他們經營企業的底層邏輯。
在福田汽車集團副總裁、新聞發言人劉旭光看來,讓卡車司機享受到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服務,緩解他們的勞動強度,提供舒適的用車環境,才是福田汽車存在的意義。
而這一次由福田汽車率先在商用車行業發起的“清朗行動”不僅是為了還用戶一份安心,也是致敬每一位用戶的信任,更是回應了福田汽車一直以來“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必須承認,福田汽車的高效響應速度、以及對網絡流言的及時糾偏,對整個行業的向上發展都起到了正向的、積極的帶動作用。
因為就當下來看,中國汽車全面崛起,各路玩家都在全力追逐,商用車作為龐大的中國汽車產業中的一個分支,也同樣迎來了“內卷式”競爭。
不過這里的內卷一定要以良性競爭為前提,而并非被流量牽制、被輿論裹挾,唯有通過卷技術推動行業向更智能更環保的方向發展,才是福田汽車認可的“內卷之道”。當然,這種清醒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福田自身的技術底氣和規模底氣。
在中國車企全面新能源的背景下,福田汽車走在了前列。在談及這個話題之前,不妨回歸本源,從福田汽車“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中窺探一二。
作為商用車市場的領頭羊,福田在中國市場擁有上千萬用戶群體的同時,也深知卡友們披星戴月,生活不易。因此,如何幫助用戶節省用車支出、更快奔赴高質量生活早已成為福田汽車發展的核心推動力。眾所周知,相較于燃油車,混動車型和氫燃料車型的優勢不僅是減少排放、清潔環保,也能在整個用車周期內大大降低使用成本。為此,福田早在2003年開始布局新能源技術,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宜氫則氫、宜電則電、宜油則油”的多方訴求。
目前,經過多年深耕新能源,福田汽車已經形成了純電+混動+氫燃料三線并舉的新能源發展方案,隨著新能源開始全面席卷中國車市,福田汽車也不再是單打獨斗的個例,而是乘上東風,與所有心向新能源的中國車企一道,繼續攻堅新技術、打造新產品,緊抓珍貴的新能源窗口,實現從中國到全球的縱身一躍。
可以說,從技術、到產品、到渠道、再到加深本地化戰略,福田已經使出了一套中國商用車出海的組合拳,提速海外市場,為中國車企出海再添有力注腳。
回頭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從來都離不開每一個汽車參與者的努力,如今,在中國車企都寄希望于新能源實現在全球市場快道超車的時候,更需要做到同聲同氣、攜手共進,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合力推動中國商用車行業的良性發展、向上突破。
至于這場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流量鬧劇”,從來都不是福田汽車關注的重點,因為它更大的目標在于,與友商攜手一同讓中國商用車走向全球舞臺,讓中國重新定義商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