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者危矣。”
5月27日,小米集團發布2025年第 一季度業績報告,營收、經調凈利再創新高,其中智能大家電收入翻倍增長,空調、冰箱、洗衣機產品的出貨量及增速均創下佳績。在近期的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雷軍用“氣勢如虹”來形容小米的科技家電,并宣布將家電業務升級為集團戰略業務。
這場對傳統家電巨頭腹地的奇襲,引發了業界對于家電行業未來格局的無限遐想。因為就在不久前,美的集團(75.870, -3.19, -4.03%)董事長方洪波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小米宏大愿景之一就是大家電三年之內成為中國頭部(前三)。當時間指針撥向2028年,在這場多方角力的戰場,伴隨小米家電的崛起,究竟是誰會率先離場?
小米之矛
小米集團發布的2025年第 一季度業績報告,無疑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一季度小米營收1113億元,同比增長47.4%,連續兩個季度破千億;經調整凈利潤為107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同比增幅高達64.5%。
從數據上看,小米智能大家電的收入同比增長達113.8%,這一增速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更是讓眾多傳統家電巨頭望塵莫及。空調產品出貨量超11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65%;冰箱產品出貨量超88萬臺,同比增速超過65%;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74萬臺,同比增速超過100%;其中,洗衣機與冰箱出貨量均創歷史峰值。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小米以獨特商業模式對傳統家電格局的重構,其崛起之勢,源于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ODM模式驅動的輕資產運營策略是小米快速切入市場的核心武器。通過精選代工廠商并建立全鏈路品控體系,小米繞開傳統巨頭依賴的重資產陷阱,實現產品高速迭代與品類擴張。短短數年間,空調、冰箱、洗衣機產品線迅速完備,構建起完整的智能大家電矩陣。
隨著規模壁壘形成,小米又靈活轉向深度掌控——投資智能家電工廠,實現自研自產。這種輕與重的辯證統一,成為小米穿透市場的獨特法則。
互聯網基因是小米區別于傳統家電企業的另一關鍵差異點。當傳統家電企業還在依賴經銷商傳遞用戶聲音,小米已將“與用戶做朋友”的互聯網思維深植家電基因。盧偉冰在微博發起的產品建議征集,直接催生出雙區洗烘洗衣機、上出風空調等創新產品。這種"與用戶做朋友"的互聯網思維,使小米家電在年輕消費群體中迅速建立了品牌認同感。同時,小米擅長的爆品策略和精準營銷也為其家電業務提供了強大助力,通過集中資源打造少數幾款高性價比產品,在細分市場形成突破,再逐步擴展產品矩陣。
智能生態優勢則是小米挑戰傳統巨頭的第三張王牌。截至2025年3月,其平臺連接設備數已達9.44億臺,同比增長20.1%。當用戶通過小米手機一鍵控制全屋家電時,傳統品牌的單品優勢在系統級體驗前黯然失色。
這種生態協同形成強大的自增強循環:更多設備接入提升生態價值,更強的生態吸引力又促進設備銷售。即便手機份額波動,這個生生不息的龐大生態體系,依然為小米家電提供著持續擴張的獨立勢能與深厚護城河。
小米的鋒芒不僅刺穿行業增速天花板,更以其系列創新重塑家電行業競爭規則,迫使傳統巨頭轉身求變。正如方洪波所言:“小米進來對家電行業是好事。”這條闖入沙丁魚群的鯰魚,正推動整個行業打破舒適區。
面對沖擊,傳統巨頭開啟競合新模式——近期美的與海信達成戰略合作,在AI應用、全球先進制造等領域深度協同,標志著行業從零和博弈轉向生態競合。這場由鯰魚效應引發的行業升維競爭,正加速中國家電產業進入生態競合新階段。
巨頭之盾
面對小米的強勢崛起,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戰略藐視、戰術重視"論調頗具代表性:“戰術上我重視小米,但戰略上我并不害怕小米進來。”他透露,美的已累計完成十幾萬字的小米研究報告,學習其策略。
這種矛盾態度折射出傳統巨頭對新興勢力的復雜心態——既堅信自身護城河難以逾越,又忌憚其顛覆性。
這種自信來自于數十年積累的深厚產業根基,包括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成熟的技術儲備、遍布全國的渠道網絡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影響力;而忌憚則源于一步步被侵蝕的市占率。十幾萬字研究報告的背后是殘酷的市場份額爭奪。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底,美的系(含華凌)、格力、海爾系(含Leader)合計占據線上空調市場67.79%的份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但小米的快速崛起正在蠶食其領地,線上銷量已躋身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