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主辦的2025“流動少年宮”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主題是“AI與未來世界,科技與少年同行”,活動聚焦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邀請了多位教育界專家、科技企業代表等圍繞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AI時代人才培養新路徑。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社會事業部部長邢釗源代表主辦方致辭表示,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于青少年人工智能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肩負著建設未來的重任,而人工智能正是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
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義教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專家組組長熊璋教授帶來了主題為《人工智能是我們的時代》的AI公益講座并指出,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需要跟人工智能相輔相成,而青少年作為未來中國持續發展的建設力量,創新與實踐必不可少。
據介紹,此次活動從今年4月持續到12月,在校中小學生都可參加。本次活動設置AI公益課程,學生可通過學而思APP學習人工智能和編程知識,同時家長可通過直播講座了解實用的AI工具包及適合孩子的AI教育資源。學而思素養人工智能編程教研負責人劉夕湲在啟動儀式上發表了題為《編程+AI,解鎖面向未來的教育密碼》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平臺在青少年編程與AI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
AI時代為何仍需學習編程?針對家長普遍擔憂的“AI替代論”,劉夕湲認為,“編程教育的核心并非培養寫代碼,而是鍛煉邏輯思維、創造力與抗挫折能力。”通過三大路徑補齊“人類優勢”,一是邏輯思維訓練,培養算法思維;二是創造力落地,實現創意表達;三是抗挫折能力培養,在C++課程中,一個符號錯誤即可導致程序崩潰,錘煉嚴謹性與耐心。
業內人士認為,當孩子用編程思維拆解問題,用AI工具放大能力,用創造力賦予技術溫度,他們將真正擁有面向未來的競爭力。培養問題解決、技術駕馭、創意實現的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