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傳承俠義精神,路見不平仗義出手。說起來極為簡單,可做起來卻往往步履維艱。因為,行俠仗義、施以援手,不僅需要施行者有不求回報的淡然態度,關鍵時更要具備奮不顧身的勇氣與舍生取義的決心。
近日,一則“大俠”飛檐走壁,無防護措施勇攀9樓救援即將跌落的4歲幼童事件,便很好詮釋了何為“大俠”風采,何為俠義精神。
12月12日,廣西梧州,男子黃興杰在外出途中,發現一處居民樓前人頭攢動,吵鬧聲不絕于耳。于是,黃興杰秉持著國人湊熱鬧的心理前去圍觀。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當他達到人群涌動處,看見人群中不少人手臂高舉拉扯著數床厚厚的棉被,腳下還鋪有薄墊。同時,人群皆仰頭上觀,神情嚴肅、認真中夾雜惶恐。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黃興杰抬頭望去,只見8樓的鐵窗外赫然懸掛著一名幼童。從樓下往上看,幼童上半身努力伏在鐵窗邊的窗沿上,雙手緊緊抓住鐵窗豎管,右腿費力的蹬著窗沿,左腿懸于空中。
為了不從空中掉落,幼童整個身體在空中不斷搖晃,以此來調整身位,減少懸空感。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眼見幼童搖晃掙扎的幅度愈來愈大,黃興杰趕忙進入樓內,從更高一層的地方冒險翻窗。手腳并用,不斷利用窗外的鐵管、窗臺、空調外機來借力移動,得以靠近懸掛多時的幼童。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黃興杰靠近幼童之后,左手握緊窗外鐵管,右手托起幼童。在救援幼童的同時,保證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完成救援。在黃興杰持續不斷地用力推動下,幼童順著鐵窗鐵管安全獲救,避免了懸空墜地的危險。而黃興杰也在冒險救援幼童后,得以安全落地,圍觀眾人也是拍手叫好,最后可謂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