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鉆石價格不斷失守。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最大天然鉆石供應商——戴比爾斯于美東時間12月3日將二級市場上銷售的毛坯鉆石價格下調了10%至15%,幅度之大,歷史罕見。
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昔日“鉆石大王”放棄了設置價格底線的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戴比爾斯首次降價,2024年1月,原鉆價格便已下調約10%。
分析人士指出,戴比爾斯往往將大幅降價作為應對市場波動的“最后手段”。一年之內兩度降價,無疑意味著,市場變量這次來勢洶洶!
當下來看,天然鉆石面臨的最大考驗來自成本效益顯著的培育鉆石。自2022年初迄今,培育鉆石毛坯價格累計下滑85%,而1克拉培育鉆石的銷售價格較峰值也已跌超80%。在此背景下,天然鉆石顯然有點招架不住。
但這對于我國確是十分的利好消息。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金剛石單晶產量穩居榜首,約占全球總量95%。其中,河南人造金剛石產量占比達全國80%,而其下轄的18線小城柘城,因年產400萬克拉,被譽為“世界鉆石之都”。
同時記者注意到,近期培育鉆石板塊漲勢強勁,河南幾家鉆石上市企業表現出色——截至12月5日上午收盤,惠豐鉆石30%漲停,黃河旋風10%漲停,四方達、力量鉆石分別上漲13.44%、8.17%。
此外,本土鉆石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以源自河南的柘光品牌為例,至2024年9月末,其淘寶、京東、官網累計關注人數達200,000人次,日均鉆飾咨詢或定制量近千人,總成交額突破八位數。其中,超80%業績來自核心城市的高凈值人群,官網專屬顧問透露,其中不乏慕名而來的美國、意大利等海外富豪。
面對蛋糕被瓜分,引起了美商不滿。美六家珠寶業界組織聯合發聲,指責中國產品存在概念模糊問題,并強制要求在銷售時必須清晰標注為“實驗室培育鉆石”,其背后目的顯然是想將中國產品邊緣化,擠出傳統鉆石市場之外。
當前,培育鉆石主要生產方式有高溫高壓法(HPHT)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這兩種方法均能在實驗環境下高效產出高品質鉆石。經權威機構檢測,這些培育鉆石在硬度、化學成分、光學特性等特征上,與天然鉆石無異。
此外,早在2018年,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已修訂鉆石定義,去除“天然”表述,正式確認培育鉆石合法地位。據《國信證券》報告,2020年中國產出的培育鉆石中,3至6克拉的寶石能達到D級(頂級標準)色澤,凈度也達到了VVVS級別。
上述柘光品牌負責人亦表示,其產品遵循VVS級凈度、D級色澤及3EX切割的標準,品質直接碾壓天然鉆石,且附帶“一鉆一碼”與IGI權威認證,但價格不到其十分之一(一克拉售價六千以上)。
或有賴于權威背書,越來越多人已經轉向培育鉆石。據柘光官網專屬顧問透露,前不久,一位來自上海的夏女士,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痛失百萬珠寶后,便找到柘光進行1:1定制,并聲稱后續還有百萬預算做定制。
拋開切面,從宏觀來看,培育鉆石消費量已與天然鉆石不相上下。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enoris最新報告,2024年10月,美國成品珠寶零售額增長9.9%,其中天然鉆石珠寶增幅為4.7%,而培育鉆石的增長幅度高達46%。
市場趨勢難擋,上月,戴比爾斯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表示,正考慮削減鉆石產量,因行業面臨需求疲軟與供應過剩的雙重挑戰,并有意出售或分拆戴比爾斯。
天然鉆石商憑借“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已經賺了近百年,市場風云變幻,如今在中國培育鉆石產能的絕對優勢下,蛋糕是時候該重新分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