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冬天穿衣的時候,總擔心穿得不夠,保暖內衣、毛衣、加絨馬甲、衛衣……全都套上,箍得難受不說,走在外面還總覺得冷。
實際上,羽絨服里面真不是穿得越多,就越暖和。

最近看了一檔日本對羽絨服的測試節目,節目邀請了幾位女性在室溫10℃的房間內,分別穿著薄襯衫和厚毛衣,再套上同款羽絨服。

30分鐘后測試出來,結果讓人驚訝,因為紅外熱像儀量顯示,薄襯衫比厚毛衣還要暖得多。
而且,幾組對比下來都是如此。↓

想必大家都很疑惑,為什么羽絨服內穿得越薄越暖和?
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羽絨服為什么穿得越薄越暖和?
1.羽絨服想要穿得暖和,重點在于空氣層
想象人體就像是一個暖爐,產生的熱使周圍的溫度升高,密度減小后的空氣會流動,在人體與外套(羽絨服就像是防護層,避免熱量從內向外散出去)之間的冷空氣就會靠近熱源補充,這個時候就形成了一個冷熱空氣的對流。

直到空氣層中的溫度不斷升高,與體溫相當,形成靜止空氣層(暖空氣),最終就能達到恒溫保暖的效果。↓

那這個和羽絨服內穿得越薄越暖和有什么關系呢?
這個就要看服裝“導熱系數”了——導熱系數越低,說明人體溫度的熱量就越不會被傳出去,也就越保暖。
通常,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要小于0.2W/(m·K),而高效保溫材料則在0.05 W/(m·K)以下。

如下圖,我們所熟知的羊毛的導熱系數是0.053W/m℃,而靜止空氣的導熱系數是0.025W/m℃,也就意味著,靜止空氣的保暖性比羊毛要高2倍!↓

由此可見,當羽絨服下面有足夠的封閉空間,去制造靜止空氣層時,我們就能感覺到越暖和。

2.3個羽絨服穿搭誤區
但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往往會因為這3種錯誤穿衣方式,導致越穿越冷,很多人都踩坑了:
①羽絨服里面穿得太多
首先第一個就是羽絨服里面衣服穿得太多。
穿得越多,空氣層就越多,就容易引發熱對流。加上衣服的導熱系數大,人體散發的熱量也越大,失溫感就越明顯,體感上就更冷了。


所以冬季穿羽絨服,最佳的保暖方式是利用空氣層保持溫暖。
當然,具體穿多少和個人的體質與羽絨服保暖效果(后文會講)也有關。而且空氣厚度也不是越厚越好,到達一定值時,保暖性也會降低。

抗寒能力強的,羽絨服內搭一件短袖就可以,那抗寒能力弱的,也可以試試三明治穿法。
一件貼膚的保暖內衣,搭配一件羊毛衫,再套一件羽絨服,也足以面對寒冷。

②衣服穿的太緊
除了穿得多之外,還要注意的就是衣服不要太緊。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保暖多穿幾件,又會為了不顯得很臃腫,就穿得比較緊身,而且也會認為這樣比較暖和。
但實踐效果卻恰恰相反。↓

因為過緊的衣服會將空氣擠出去,沒有足夠的空氣空間,對保暖效果反而沒啥幫助,而且穿得多了,行走、活動還不利索。
同樣的三明治穿法,內搭貼膚但不緊身,毛衣稍微寬松,外套尺碼稍微大些,會更暖和。

③封閉效果不佳,導致溫度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