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元存三年,到底能撈多少?這個問題最近可真是火遍大江南北啊!工商銀行這波存款利率調整,讓不少小伙伴都抓耳撓腮的。別著急,且讓咱們一起扒一扒這里頭的門道。
就像老話說的”錢生錢”,但這個”生”字可大有學問。工商銀行這次調整利率,就跟給咱們的錢包動手術似的,得掂量掂量是去大醫院還是小診所。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0.3%,這說明啥?說明咱們的”錢袋子”確實在變化。
來,咱們拿23萬元這個數字打個比方:要是你把這筆錢往活期存款一扔,就跟把大魚放小池塘似的,一年到頭才690塊進賬,連頓火鍋都吃不起。但要是你來個三年期大額存單,那就不一樣了,能賺13110元!這收益差,就跟騎自行車和開汽車的區別,那可不是一星半點。

據金融專家老王分析,存款利率的調整,就像是經濟這臺大機器的溫度計。央行貨幣政策司原司長孫國峰也指出,利率調整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環節。打個形象的比方,這就像是在調節空調溫度,得照顧到每個房間的需求。

那咱們該咋選呢?這就得看你是哪路神仙了:

要是你像個”驚弓之鳥”,對風險特別敏感,那就老老實實搞個活期或短期定,雖然利息少點,但保險;

如果你是個”穩重派”,一年期、兩年期的定存或大額存單就挺合適,像個溫和的中年大叔,不激進也不保守;

要是你膽子大,也不缺這個錢用,那就來個三年期大額存單,像個穩坐釣魚臺的老江湖。

不過話說回來,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不是明智之舉。正如證監會前主席劉士余所說,投資要講究組合和分散。比如可以考慮理財產品、基金啥的,就像吃飯要葷素搭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