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13時56分,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點火升空 本文圖片均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本次發射的衛星由八院抓總研制,主要用于衛星通信、廣播電視、數據傳輸等業務,并開展相關技術試驗驗證。
面對技術難度大、可靠性要求高的挑戰,型號“兩總”帶隊積極籌劃,打破“一星一設計”的傳統方法,強化技術狀態統型,提升產品交付能力,開展群策劃、群管理、群推動,保障衛星高密度順利研制;精準識別,細化工序,實現“星上操作桌面化、主線工作輔線化、輔線工作模塊化”,大幅縮短衛星總裝時間;開展整星頂層測試,精簡重復類測試項目,形成整星測試項目矩陣表,實現整星測試保質增效。
為解決大系統對接任務密集、測控站設備窗口期等問題,項目辦策劃統籌人員分配、規整各型號對接計劃、優化對接流程,在14天時間里完成了百余項對接測試項目,相較以往衛星測試時間提高20%,確保衛星各節點按時推進。
整裝待發
為保證衛星研制高效高質開展,八院試驗隊以“設計可靠、過程受控、驗證充分”為目標,全面識別風險要素,在設計階段形成影響衛星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的“風險樹”,在源頭上增強衛星設計的完備性、風險識別的全面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各分系統形成了風險樹拓撲圖和風險項目管控措施表,識別出了整星級風險項目182項,進一步完善了數據包;同時,完成了26個質量控制點數據包的全方位覆蓋,切實提高工作效率。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三號八院試驗隊合影
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長三乙火箭由一院抓總研制。長三乙火箭于1993年獲批立項,自1996年首飛到此處完成100次發射歷時28年,承擔了多個國家重大工程任務,將北斗、嫦娥、風云、天鏈等“乘客”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長三乙火箭正式跨入“百次發射俱樂部”,成為我國首個宇航發射次數突破100次的單一型號長征火箭。本次發射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49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