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當下的年輕人“2024年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是什么”,可能許多人會回答——抽象。無論是在社交平臺,還是在內容社區、游戲直播間,我們都偶爾能聽到那么一句“抽象”,亦或是“太抽象了”。
12月2日,小紅書發布2024年度關鍵詞——“抽象”。據悉,平臺內今年與“抽象”相關的筆記內容超過1000萬條,“搞抽象”的評論數量達1.6億條。
抽象表情包、抽象熱梗、抽象語錄……通過創造看似無厘頭、實則充滿創意的內容,年輕人在小紅書社區里用“抽象”的方式調劑日常,增加生活中的樂趣。
玩梗娛樂之余,“抽象”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越來越多人用輕松、反轉的方式,一笑而過生活中的意外和困境。
什么是“抽象”?
“抽象”一詞,最開始是一位游戲主播的口頭禪。隨著粉絲數量不斷變大,網絡中逐漸形成了一批以“搞抽象”為樂趣的群體。他們喜歡調侃某些主播或明星,創造了一批諸如“佛辣”“爪巴”之類的詞語,并且習慣以emoji表情去代替某些特定的字眼。這些“抽象話”在網絡空間中傳播,其中表達的幽默與無厘頭,也感染了更多的普通網友。
到了2024年,“抽象”早在社交平臺中廣泛流傳,受眾群體也絕不僅僅是當初那批游戲粉絲。從小眾到破圈,從圈層性語言到如今“萬物皆可抽象”,“抽象”的內涵和形態都在慢慢發生著轉變,不僅更和諧地融入到了人們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更廣泛地進行大眾文化聯動互通。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抽象”在小紅書內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共通性的詞語。
在這里,“抽象”是一種交流與表達。人們喜歡用“干壞事的小貓”表達內心感受;人們也喜歡在評論區集體留下“太好了是xx我們有救了”,在發瘋文學和廢話文學中找到“知己”。新梗層出不窮,以至于不少怕被“時代拋下”的網友會偷偷半夜躺在床上“背誦”熱梗,第二天還能和朋友們顯擺自己的時尚。
小紅書內玩抽象的表情包和評論區
“抽象”也是無厘頭的玩笑,村里最常見的紅色塑料凳子疊在一起看起來像是三星堆的青銅面具,逛博物館也能給幾百年前的文物P成表情包。這些視角清奇的抽象念頭總會刺激著觀看者,徑直戳向他們的笑點,特別是在不經意時,當人們突然回想起摸魚時刷到的抽象圖片,那種快樂顯得更加純粹了。
在貼文之外,評論區也是玩抽象的主戰場,一旦有人開始已讀亂回,場面就更加難以收拾了。比如,有博主問大家有沒有在存錢,一位看起來年少有為的網友評論“年紀輕輕從兜里掏出了67W”,但一看圖片,確實是67W,但卻是手機充電器的充電功率。相比于這種一目了然的“抽象”,有一種已讀亂回更加令人忍俊不禁,往往需要認真讀完之后,才發現這個看似一本正經的長篇大論原來全篇都是“廢話”,這時,只有哈哈大笑才能緩解一下尷尬。
“抽象風”不局限于“人傳人”,也擴散到了更多領域。今年,各地文旅局也開始加入其中,紛紛在小紅書上使出渾身解數整活,甘肅的麻辣燙,天津的煎餅果子都被做成了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jellycat,在麻辣燙鍋里涮上一大把毛絨串串,在煎餅攤上攤一張毛絨煎餅,這場面,想想就覺得抽象。
左為甘肅麻辣燙玩偶,右為天津煎餅果子玩偶
解構生活的態度
“抽象精神”之所以能在年輕人之間迅速流行,除了玩梗與幽默外,或許是因為它給大家提供了面對生活時的另一種方式,當年輕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遭遇困境或不如意時,以“抽象精神”化解,一笑了之。
在景德鎮騎車摔倒,不要緊。在抽象博主看來,這青、紫、紅的傷痕交織在一起,顏色美妙,像是景德鎮的“陶瓷粉釉”。
學校水管炸了,不要慌。水管中噴涌出的水幕在路燈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炸裂的水幕成了最有氛圍感的背景。于是,一個穿著拖鞋的身影站在水幕前,仰起頭,張開雙臂, “肖申克的救贖”在這一刻有了更具象化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