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結束之后,“比價”這一關鍵詞仍舊在電商行業里愈演愈烈。
6月25日消息,界面新聞獲悉,拼多多日前發布公告調整了此前推出的“自動跟價”服務協議,進一步擴大了平臺對開通該功能的商家改價產品范圍權限,新協議將于6月28日正式生效。隨后該協議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引起廣泛關注。
根據最新協議,一旦商家授權開通“自動跟價”功能,平臺將有權根據全網銷售情況、營銷活動等因素,在特定范圍內對商家的所有商品(包括現有庫存和未來新增商品)進行價格調整,而此前平臺只能修改活動商品的活動價格。
拼多多官方表示,“自動跟價”服務是平臺為提升商家經營效率、維護平臺秩序、向消費者提供更有價格競爭力商品的重要營銷服務,站內不循環跟價,也不會無限降價。
除了協助商家調整價格策略之外,平臺還可以通過系統自動判斷商品與營銷活動的適配性,為商家、對應商品報名適合的營銷活動。
也就是說,新規則讓拼多多對商家的商品價格、營銷活動參與節奏的掌控權限再擴大化。
事實上,在今年整體的618大促中,各平臺都遵循著低價原則,價格成為平臺分配流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早在5月29日,拼多多就已經上線了“自動跟價”功能,而就在拼多多推出“自動跟價”的前幾天,抖音電商已率先小規模內測“自動改價”功能,同樣是支持商家委托平臺根據市場情況,參考平臺的建議價,在商家設定的條件范圍內實現改價。
一位多平臺運營的商家曾向界面新聞表示,每一個平臺都追求最低價,比如淘寶直播里,如果不提供最低價就會有5%的服務費要求;拼多多開通自動跟價的頁面更是隨處可見,一天能收到好幾個平臺要求加入跟價的電話。
不跟隨低價策略,就會損失相應平臺的最大資源位,商家的焦慮在無形中增加。為了應對平臺的比價內卷,商家只能通過不同套組、不同成分、不同款式的分渠道策略銷售。
盡管拼多多的崛起裹挾了所有平臺都在今年卷入低價,但618結束之后,拼多多仍然選擇在自身最重要的“低價”標簽上,繼續保持強硬的決策態度。
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今年618全周期,國內電商五大平臺都在增長。綜合電商的總體增速為11.2%,其中市場份額最大(貓狗拼中占62.8%,總體戰49.5%)的淘寶天貓增長了12%;抖音增速26.2%;拼多多增長了17.7%;京東增速5.7%。
據晚點報道,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的GMV增速并未達到其預期,拼多多2024年希望維持30%的GMV(成交額)增長率,達到5.5萬億元。為了維持增速,拼多多選擇進一步優化系統工具提升效率。
不過,當前國家也正在出手整治各大平臺的強制破價、比價這些被視為網絡不正當競爭的行為。
618早期,各家平臺都明確掛上了“比XX(電商平臺)低”的標簽,比如京東的商品促銷標語上能看到“比拼多多、淘寶便宜”,天貓上也不乏“比京東便宜”的字眼。但在618后期階段,相關比價標簽已經不再顯示,淘寶和京東的比價跳轉頁面也都已下線。
據界面新聞了解,平臺下線了相關功能,與5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有關。該規定對電商行業中的諸多經營亂象進行了定義與歸責,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行。
《規定》中有條例對電商平臺、商家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做了相關規定。例如第24條提到,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在平臺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這些或與“比價”功能有關,但具體是否會對平臺間的比價行為有所影響,對商家權益有所保護,還要等9月1日《規定》正式實行后看其界定。目前低價問題已經成為全電商行業的集體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