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微軟聯合眾筆記本電腦廠商打造的“Copilot+ PC”正式上市,此舉意義重大,標志著人工智能開始正式在消費級計算設備中普及。
Copilot+ PC搭載的操作系統仍然是Windows,這個很正常,不奇怪,但是出乎很多小白朋友意料之外的是:所搭載的處理器居然不是英特爾的產品,也不是AMD的產品。

而是很多朋友心目中一直認為是手機處理廠商的高通,搭載的是高通的驍龍X系列處理器,——最新概念的筆記本電腦,處理器居然被高通拔得頭籌,這種情況在以前幾乎不存在,讓很多小白朋友大跌眼鏡。
當然,英特爾和AMD也有類似的產品線,分別是代號為Lunar Laker的Core Ultra 200系列和代號為Strix Point的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

然而,這兩家廠商的產品目前存在兩個問題和重大短板:一、雖然已經發布,但距離正式上市,還有較長時間。二、即使日后上市可能在第一時間也無法支持Copilot,因為尚未完成、通過微軟方面的Copilot認證,可能要等到年底。
英特爾和AMD都非常尷尬,兩家廠商的進度相比高通,慢得不是一星半點,有一點看不到高通尾燈的感覺。

至于AMD方面,官方已經明確公布了具體的發布上市時間,Ryzen AI 300系列將于7月15日上市,Ryzen 9000系列將于7月31日上市。
對于Ryzen AI 9 HX 370的性能,現在已經有部分第三方評測結果流出,可供參考:IPC性能比上一代提升約16%左右(請參閱圖五),其所搭載的Radeon 890M核顯性能比上一代提升39%左右,NPU算力為50 TOPS。

也就是說,AMD方面的整體規劃已經定型,上市時間也已經確定,大概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目前情況唯一不明朗的就是英特爾。
近日,有一個更加不美妙,雪上加霜的壞消息:坊間傳聞英特爾Core Ultra 200系列筆記本電腦處理器的出貨時間將被推遲到9月份。

除了發布時間大幅晚于對手這個短板之外,Core Ultra 200系列處理器目前還有兩個非常關鍵,尚不明朗的重點:
一是實際的NPU性能,英特爾僅含糊的表示將提供“40 TOPS以上”的AI算力,具體是多少非常關鍵?尤其是對于旗艦型號來說,如果明顯低于AMD產品,將會非常被動。
二是價格,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同代產品,英特爾的價格普遍比AMD高出200-300美元,如果搭載Core Ultra 200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的價格也是如此的話,也會非常被動。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來看,整體局面對英特爾來說,比較被動、不利,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在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成為AMD和高通反超英特爾的一個重要的、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這也是AMD和高通長期以來的奮斗目標,至于到底能否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大家不需要等待太久,預計年底搭載三家廠商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都會上市,三家廠商的實力和產品體檢到底孰強孰弱,很快就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