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漂亮的手機,例如這輛中國首秀的超級概念車Synergy
在這個年頭似乎玩“跨界”已經成了大廠的必需條件,不干點跨行的事情根本體現不出自己是個勇立潮頭的先鋒,而汽車行業無疑是當下最火爆的方向。于是造手機的、產電池的、蓋房子的、做軟件的,甚至前汽車編輯都加入了造車行業,甚至還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反觀車企這邊,卻罕有企業邁出向新領域進發的那步,不過汽車行業現在有了一位先行者,來自北歐的Polestar極星在自己的“極星之夜”上正式發布了自己的AI旗艦手機Polestar Phone,但這事兒——真的沒那么簡單。
因為就在發布這臺全新手機的極星之夜當晚, Polestar極星還發布了旗下車型極星4的一個全新的版本車型——極星4雙星互聯版,兩款配置報價分別為33.99萬和39.99萬,還送一臺Polestar Phone。這可不是“買車送手機”那么簡單,實際上這是Polestar極星“All in One Polestar OS的理念”的第一步。
簡單來說,極星想通過這臺全新的Polestar Phone和極星4雙星互聯版,實現和當下爆火的華為鴻蒙、抑或小米OS那般順滑、且無縫的手機、車機完整生態鏈,這可不僅僅是靠Polestar Phone上非常漂亮的瑞典金色鏡頭環和極星白的背板來辦到的,這就要提到這次極星重點推出的新功能Polestar Link 車手互聯了。它可以實現?機與?機的無感連接、無縫接力、硬件協同、算力共享,在車機上延續手機生態的良好體驗。諸如UWB手機數字鑰匙、跨端可見即可說、手機輔助車輛OTA、無界相冊流轉、地址復制流轉、全局手勢控制等功能都能輕松完成。
不過作為一個把純粹、先鋒、高性能這些詞條刻進骨子里、甚至連CEO都由資深的設計師托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掛帥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光是發布一臺帥氣的手機和能與之完美契合的新車顯然不能是“極星之夜”的全部,在全球范圍內都憑借著性能和設計深入人心的Polestar極星當然也有屬于自己的堅持。而就在本次品牌之夜現場,極星汽車CEO和極星汽車設計總監馬克西米利安·米索尼(Maximilian Missoni)一起,第一次在中國掀開了極星Synergy單座概念車的幕布。
作為一輛由第三屆極星全球設計大賽的三個獲獎作品的合作團隊與極星的設計團隊強強聯合、歷經六個多月打造出的最新作品,極星Synergy單座概念車毫無疑問是全場最為耀眼的“明星”。它的創作團隊表示:“極星 Synergy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永恒的自然與情感,采用以控制為核心的單座懸浮式內飾設計,完美展現了Polestar極星的高性能理念。”作為一輛長度4.56米、寬度接近2米,但車高卻僅有1.07米的低矮單座車,其比例和細節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超跑輪廓。
當然,在如此重磅的會場中,極星的全系列車型同樣盛裝出席。Polestar極星的開山之作極星1以經典的瑞典金配色被擺在了舞臺的最前端,時至今日令人驚嘆的優雅輪廓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碳纖維車身以及電驅混合動力技術為其帶來的超過 600 馬力的強勁動力,共同構成了其獨特的性能魅力。
極星2同樣意義非凡,作為Polestar極星轉型為純電動品牌的首作,一經推出就在全球范圍內成為同級性能與豪華標桿,自2020 年開啟交付到如今,全球已有約175,000 輛極星2馳騁在道路上。而即將開啟全球交付的超豪華純電 SUV 極星 3,是極星面向電動時代推出的最豪華、最先進的 SUV。它將 "掌控自如 "的SUV高駕駛姿態與更高效的輪廓設計完美融合,配以獨特的擾流翼,加上位于英國MIRA的工程團隊對懸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的完美調教,成就真正的駕駛者之車。
率先在中國上市并實現量產交付的純電高性能 SUV極星4,是Polestar極星設計與性能的最新化身。其在外觀上,創新性取消了后風擋,同時創造出極具魅力的轎跑車身姿態。這一獨創設計還帶來了寬適的后排空間,配合環保內飾面料及Polestar OS 的沉浸式星空氛圍燈,為極星 4 用戶奉上獨特的駕乘體驗。憑借雙電機和 400 千瓦的強勁動力,極星 4 能在短短 3.8秒內加速至 100 公里/小時,盡享速度與激情。
與此同時,極星還為“摘星人”們精心準備了全新的Polestar Care,將傳統的被動應答式服務轉變為主動呵護式服務,圍繞電動車全生命周期,以“用戶為中心”的底層邏輯,徹底改變當前用車養車服務鏈路,以“補能、出行、生活”為三大觸點,切入龐大且多元的“摘星人”群體。
而在未來,Polestar極星將繼續堅守“純粹、先鋒、高性能”的品牌初心,致力于圍繞All in One Polestar OS的理念,不斷完善極星生態系統。作為豪華品牌中真正深入、主動擁抱中國科技的佼佼者,Polestar極星將以超越期待的智能生態體驗及全場景服務,為用戶打造便捷、安心的用車生活,同時,也將為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