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拍攝,一個在影視制作中已經并不陌生的名詞。拍攝過程中,將真實的人物與背景LED屏上的虛擬背景融為一體,在攝影機中呈現“所見即所得”的實時效果是其最大特征。
自從2019年《曼達洛人》展示虛擬拍攝的魅力之后,虛擬制作可以說迎來了“黃金時代”。
據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全球虛擬制作市場規模在2027年將達到5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4.5%。這使得相關企業也都紛紛入局其中:索尼推出了虛擬拍攝整體解決方案;Epic Games的實時3D創作平臺Unreal Engine也應用于影視項目的虛擬制作……
虛擬拍攝在國內火嗎?毫無疑問非常火,產學研各界都在跟進這一能為影視制作帶來嶄新流程的解決方案。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200余家影視基地中,已有近40家影視基地擁有數字影棚。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面臨國內電影或者劇集的拍攝依舊鮮有類似《曼達洛人》的成功應用案例的現狀。
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數字影棚非常混亂,各種組接、自定的影棚,造成虛擬制作技術、流程非常混亂。二是有成熟經驗的虛擬拍攝人才少之又少,二者陷入惡性循環。這種看似“無解”的情況,需要一個“破局者”,一套成熟穩定、可商用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
虛擬拍攝的本質是“后期前置”,這就需要技術團隊不僅有“技術”,更要參與到前期創意討論和執行里,通過與內容的結合,才能真正實現虛擬拍攝的價值。
日前,影視工業網采訪了索尼(中國)有限公司 電子系統本部創新解決方案市場部總監白逸之、高級經理尹旭暉,針對索尼虛擬拍攝整體解決方案,聽聽他們又有什么新的觀點和想法。
虛擬制作可以帶來什么?
虛擬制片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是“節省時間”。如果項目時間緊,傳統大型制作光是后期就需要數個月,有些客戶等不了,而這種方式就能解決問題。
其次是“對結果可預見,從而控制成本”。傳統綠幕拍攝,為了跟客戶即刻確認效果而現場合成畫面,經常會因為效果不夠好而導致后期返工甚至補拍,造成的浪費是巨大的。LED虛擬制片在交付過程中能減少很多溝通成本。
第三是“環保性”。傳統搭景拍攝,很多道具都是浪費的,而數字資產可以重復利用;“同一場地能完成多個場景拍攝”的特性,使得團隊的差旅成本也大幅縮減。”
對影視拍攝來說,時間是最大的敵人。
想象一下,在外景拍攝的劇組,如果導演想捕捉到夕陽中完美的一幕,那必須得擁有好運氣:自然光照轉瞬即逝,在短短一小時內,布景、燈光、表演,都需要完美配合,一點瑕疵就得等明天重新再來一遍——前提是第二天天氣得好,否則就得一直等下去。
而置身于LED影棚中,就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動態光照和背景的切換。
盡管虛擬制片意味著增加了拍攝現場技術設備(尤其是LED屏幕)和技術團隊的成本,但它也會為劇組帶來諸多顯而易見的好處:
一
美術資產與視效團隊在前期就介入創作和設計,并通過虛擬預演大幅提升了創作期的溝通效率、降低決策難度;
二
通過實時引擎,在拍攝現場實現“所見即所得”,給予了攝制團隊極大的創作靈活性,同時大幅提升“片比”(即最終使用素材占全部拍攝素材的比例),避免了大量開機后的浪費;
三
基于LED背景墻和虛實同步攝像機、現場實時渲染拍攝,可在攝影棚內用最短的拍攝時間完成前后景光照自然融合、媲美外景實地拍攝的鏡頭光影效果,節省大量的外拍和后期視效成本;
殺青的同時,劇組已經拿到了接近90%的成片最終素材。
但以上的這些好處,并非簡單地在拍攝現場立一塊LED屏就能實現。
在現場這塊LED屏背后,是大量的技術整合應用、技術與創作團隊的緊密配合、以及對于影片整體制作流程的顛覆式重構。
換言之,當出品方選擇使用“虛擬制片流程”來制作一條影視作品時,他所選擇的并不是“一套包含LED背景的現場拍攝方案”,而是一整套“虛擬制片工業化生產全流程”。
索尼,打造行業高標準影棚
影像創作的最高境界本來就應該“行云流水”,但其實每一幀畫面背后都有著滿滿的技術含量。
基于組建一個業內高標準虛擬制作攝影棚的合作目標,制作系統對軟硬件的要求都非常高。不僅需要LED屏的畫面顯示效果出色,防止拍攝環境的燈光反射,攝影機還要能夠忠實地捕捉到實景和LED屏幕顯示的各種顏色,并且在監視器上能色彩一致地進行監看。同時還需要有高質量的3D數字資產以及流暢播放顯示的系統整合。
按照這些高標準的要求,黑彩晶虛擬制作影棚選擇了相應的高質量產品用于構建整套虛擬制作系統,其中包括索尼黑彩晶LED大屏、索尼CineAltaV 2(8.6K版)和索尼4K HDR專業監視器,以及OptiTrack光學動捕跟蹤系統、Epic Games的UE虛幻引擎等。”索尼黑彩晶屏+CineAltaV攝影機+索尼HDR監視器”作為完整索尼虛擬制作解決方案自然有著核心優勢,但索尼黑彩晶屏、CineAltaV攝影機、索尼4K HDR監視器也可以分別與其他品牌產品組合搭配成優秀的虛擬制作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