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4北京國際車展正式開幕,梅賽德斯-奔馳攜1款全球首發、7款中國首發及車展首秀、8款中國上市的全品牌21款車型和前瞻數字科技亮相。

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G級越野車全球首發,沿用非承載式車身,將雙層布局電池包嵌入其中,高強度車底防護板采用智能科技打造的復合材料。“新越野三件套”以電能拓展了越野出行的更多樂趣。全新梅賽德斯-奔馳G 500及全新梅賽德斯-AMG G 63也首次亮相車展。
關于奔馳怎么去匹配或適應國內OTA 的更新速度,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首席軟件官歐孟宇表示,目前奔馳的MB.OS系統會大大提升迭代速度,這也是MB.OS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關于奔馳在國內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的規模,以及后續的部署安排,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及車聯網負責人王忻表示,奔馳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在快速增長中,本土團隊和全球團隊在密切協同交流協作。
明年,奔馳將會推出城市點到點的智駕解決方案。
關于L3級自動駕駛,王忻表示奔馳已經獲得了北京市L3級自動駕駛的測試牌照,并有望獲得上海L3級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正不斷推進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
發布會結束后,歐孟宇,王忻了接受來自每人Auto等媒體的群訪,以下是對話節選。
Q1:這幾年很多包括奔馳在內的很多跨國公司都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并聚焦智能化。奔馳做出這種選擇是看中了中國在哪方面的優勢?在MB.OS的研發過程中,中國工程師在整個研發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一個角色,未來是否會應用于包括歐洲市場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歐孟宇:中國研發團隊在奔馳全球研發網絡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涵蓋京滬雙城的中國研發網絡具備強大的研發能力,我們正在將更多研發項目放在中國進行開展。例如自動泊車技術和全新后排娛樂系統等,我們就是在中國研發,然后推廣到全球市場上。
王忻: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全新E級車上已經搭載了很多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功能,其中包括定制化的3D引擎導航系統。今年,我們還會發布與L2+高速公路上下匝道輔助駕駛功能。同時,我們還與騰訊和字節跳動等伙伴合作,將客戶常用的軟件集成到我們系統中來。此外,在中國市場,我們進一步優化了語音助手功能。所以說,我們現在已經不止是“中國研發,專屬中國,而是在“以中國創新,領全球風潮”。
Q2: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很多車企把KTV、大語言模型、車機互聯等一系列功能集成在車里,對于這些功能,奔馳有怎樣的考慮和計劃?
歐孟宇:梅賽德斯-奔馳是首家將ChatGPT集成在車內的車企。一年前,我們就啟動了關于ChatGPT的測試項目。在美國,已有超過90萬名用戶參與其中。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客戶在用什么功能,以及如何使用它們。此外,我們還要確保用戶在使用大語音模型時,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因此我們還要將大語言模型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我們正與本土和全球合作的伙伴保持密切溝通,了解客戶的興趣點,從而共同做出決策。
王忻:我們會將大語言模型集成在語音助手和自動駕駛的功能中來。在國內,我們和思必馳進行合作,共同通過大語言模型來優化語音助手。在自動駕駛方面我們也正在與合作伙伴深入合作,未來會將更多功能帶給大家。
Q3:我理解MB.OS應該是有一套統一的硬件架構,這個架構是否分成幾個版本或者級別,或者分為中國和全球其他市場。奔馳是會統一硬件架構還是會在不同市場采用不同芯片?
歐孟宇:我們在全球采用的都是標準化的硬件平臺,這樣也會給研發帶來更大的自由度。在本土應用和本土內容方面,本土團隊會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去進行調整。
王忻:MB.OS包括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在硬件方面,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其他地區都是采用統一的硬件架構。在軟件方面,我們會針對本土客戶需求不斷進行優化。

Q4:關于智駕,目前大部分車企都在采用激光雷達的思路。小鵬正在嘗試做去掉激光雷達的智駕解決方案,奔馳覺得去激光雷達化會不會成為一種未來趨勢?以及奔馳智駕的思路和基礎路線是怎么選擇的?
歐孟宇:我們正在同時對有激光雷達和無激光雷達的方案進行測試。在中國市場推出的MMA平臺車型上將搭載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點到點導航輔助駕駛系統。我們將盡快決定我們的技術路線,當然這取決于這樣的技術路線能否實現L3級自動駕駛功能。
Q5:奔馳在國內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的規模是怎樣的?奔馳上海研發中心和全球研發網絡合作模式是怎樣的?會在全球進行自動駕駛研發,還是會獨立在國內進行研發?未來奔馳的自動駕駛功能在國內落地的節奏是怎樣的?包括最新車型及后續車型,它們的高速和城區落地方案以及落地時間大概是怎樣?
歐孟宇:本土研發團隊是我們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剛才我也提到了自動駕駛中自動泊車功能的研發,就是由我們中國團隊主導,然后推廣到全球的。在中國,我們已經落地了L2+高快速路導航輔助駕駛系統,搭載于我們的全新長軸距E級車上。如果要實現更高級別的城市點到點輔助駕駛功能,則需要更好的傳感器。我們更新的傳感器也將隨著MMA平臺一起推出,基于MMA平臺的車型上,感知功能會更強,可以實現城市點到點輔助駕駛功能。“中國速度”對于我們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研發至關重要。本土研發團隊在開發無圖城市點到點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忻:我們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在快速增長中。我們的本土團隊和全球團隊密切協同交流協作。目前,我們的L2+自動駕駛系統已經隨著全新常州就E級車推出。今年下半年,我們將會推出高快速路的上下匝道功能。明年,我們將會推出城市點到點的智駕解決方案。關于L3級自動駕駛,我們已經獲得了北京市L3級自動駕駛的測試牌照,并有望獲得上海L3級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我們正不斷推進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
Q6:您認為汽車集成大模型是否會加速自動駕駛的迭代?
歐孟宇:剛才提到的點到點輔助駕駛系統本質上是一個神經網絡模型,神經網絡可以通過訓練逐漸接近人類的駕駛行為。這與上一代系統相比有非常大的變化,這也要求我們要有標準的硬件架構。
王忻:十幾年前,語音識別主要基于規則,必須按照固定的規則去說話,否則機器無法識別。后來,逐步發展到可以自然語音識別、語意識別,再到現在的大預言模型。自動駕駛方面發展的路徑也是類似的,自動駕駛系統需要知道路在哪,清晰識別車道,依賴于高精地圖,所以還需要配備激光雷達,這樣成本就會非常高。但如果車輛慢慢對所有場景都能理解,包括識別路上的車道線,慢慢就不再需要高精地圖。這就是我們正在訓練的模型,它不是基于規則的,而是基于機器學習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