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問界新M5上市,華為造車大業走完了第一個三年。三年來,問界品牌交付量已接近30萬輛。賽力斯汽車總裁何利揚在上市現場甚至忍不住喊出了“感謝偉大的華為”。
作為華為鴻蒙智行技術生態聯盟(下稱“鴻蒙智行”)旗下“四界”(問界、智界、享界、傲界)品牌陣列中的“長子”,問界是華為和賽力斯在2021年合作推出的汽車品牌,是華為深度參與整車制造業的開端。2021年12月發布的問界M5,是華為參與打造的第一款汽車。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問界新M5上市現場提到,“售價在30萬元以下、搭載了華為高階智駕的車都是在虧損賣”。問界新M5的定價是24.8萬元至27.98萬元,“你看,這(問界新M5)價格離30萬元還有多遠!”余承東說。
言下之意,問界新M5是一款賠本賣的車。兩周前,在華為與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上市現場,余承東首次披露,售價30萬元是華為高階智駕車型的盈虧點。隨著兩款主打30萬元以下的高階智駕車型上市,華為汽車業務的產品數量增多,但市場盈利前景也增添了變數。
問界扭虧能否持續
“沒辦法,市場太卷”。余承東在公布問界新M5售價和價值3.7萬元的首銷期權益時,再次感慨定價的艱難。4月下旬,在睽違四年的北京車展即將召開之際,國內車企將今年的戰略產品扎堆推出,電動車價格內卷的局面再度升級。
在問界新M5上市發布會上,余承東回顧了2021年年底造車起步時的情形,并公布了華為鴻蒙智行業務(即智選車業務)的最新銷量戰報:2024年1月1日至4月22日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10.5萬輛,在國內新造車品牌銷量中排行第一。這一銷量由華為參與推出的四款車貢獻,分別是問界M5、問界M7、問界M9和剛上市的智界S7。
何利揚公布了問界兩年半來的成績:自發布至今交付量已接近30萬輛。在國內新造車品牌中,這一成績穩坐第一梯隊。賽力斯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旗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94825輛,同比增長374.77%。一季度問界躋身豪華品牌銷量排行榜前五。
與老款問界M5共7個車型相比,問界新M5進行了產品線簡化,只推出了三款車型,分別是兩款增程版和一款電動版車型。售價也從老款的27.98萬元—30.98萬元下調至24.8萬元—27.98萬元,并送出了價值3.7萬元的選配權益。
問界新M5最大的升級之處是全系標配了HUAWEI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同時,問界新M5的智能泊車能力再升級,新增遙控泊車輔助和園區代客泊車功能。在全新智能增程技術加持下,問界新M5增程版車型的綜合續航最高提升至1440km,純電續航提升至255km。此外,問界新M5采用了與問界M9同款的多項車內設計和用料。
定位中型SUV的問界新M5處在競爭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其競品包括理想L6、特斯拉 Model Y、智己LS6、小鵬G6等。發布會上,余承東將問界新M5的性能指數與特斯拉Model Y展開了全方位的對比。
為了增加競爭指數,問界新M5提升了配置,同時降低了售價。從2022年正式交付到2024年3月,問界M5銷量超過12萬,成為華為汽車業務的主要支撐。但在電動車價格戰不斷升級的情況下,M5也不得不應戰。今年3月,在車市新一輪價格戰的擠壓下,問界M5推出了限時購車優惠,消費者購車可獲得最高5.7萬元的權益。
與問界M5換代前夕的銷量逐漸走低相比,問界旗下另外兩款車型——M7和M9正處于風生水起的高光時刻。2023年9月上市的問界M7定位豪華智慧大型電動SUV,起售價為24.98萬元—32.98萬元,4月份實施限時權益調整后,起售價降為22.98萬元。余承東披露,上市7個月以來,問界M7的累計大定已突破了17.4萬輛,并成為2024年第一季度新造車品牌中銷量最高的單一車型。不過,從售價區間來看,問界新M5的定價與問界M7有所重疊,未來是否會形成同品牌內耗值得關注。
問界M9是問界的旗艦級SUV,去年12月上市,官方指導價為46.98萬元—56.98萬。華為官方數據顯示,問界M9上市三個月的累計大定突破7萬輛。
隨著問界新M5的上市,問界品牌將迎來最強的產品組合。其中,智能技術將成為問界最深的護城河。目前,問界旗下三款車型都標配了華為的鴻蒙座艙和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華為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HUAWEI ADS智駕的城區NCA(智駕領航輔助)已覆蓋超過40000+城鄉鎮,智駕總里程超過2億公里。
值得關注的是,問界M5上市的第二天,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發布了最新升級后的乾坤ADS 3.0高階智駕系統,在無圖智駕、全向防碰撞、全場景泊車等技術維度上全面升級。問界系列將全面升級為最新智駕系統。
從技術到商業收益的轉換,仍是問界品牌最大的挑戰。3月底發布的華為2023年財報顯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收入達到47.7億元,與2022年的20.77億元相比增加了128%,在華為總收入中的占比從2022年的0.3%提升到0.6%。不過,華為并沒有披露汽車業務的具體盈利情況。
在今年3月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余承東披露,在汽車業務整體虧損了兩百多億元后,今年前三個月,華為鴻蒙智行業務已實現扭虧為盈,華為車BU也接近盈虧平衡,預計4月份之后可實現扭虧為盈。在智界S7交付滯后的情況下,今年3月以前的鴻蒙智行的業務主要由問界品牌支撐,這意味著,問界已經迎來盈虧平衡點。
按照余承東“30萬元以下搭載華為高階智駕的車型都是虧損的”說法,通過調低價格來拉升銷量規模繼而降低成本,是問界今年主要的發展思路。但隨著更多“虧本”車型的上市,銷量將以何種速度攀升才能保證鴻蒙智行業務扭虧?這對華為來說是一道難題。
鴻蒙智行的生意
“電動車競爭的下半場是智能化”,北京車展前夕,匯聚到北京的全球車企和頭部供應商負責人都在提到這一點,這讓華為的角色重要性被凸顯出來。包括新上市的問界M5在內,華為鴻蒙智行生態下的產品,成為智能化賽道上其他大多數品牌汽車的競爭對手。
在問界新M5上市的同時,余承東還發布了鴻蒙智行旗下全新旗艦品牌——STELATO享界。享界S9由華為和北汽聯合打造,是鴻蒙智行首款行政級豪華旗艦轎車。余承東表示,享界S9定位高端行政座駕,對標奔馳S級和寶馬7系。享界S9將在全棧華為智能科技的加持下帶來全新的突破。4月25日北京車展首日,享界S9在華為展臺進行了外觀展示,預計將在今年7月或8月正式上市。
鴻蒙智行享界S9
“享界”是華為鴻蒙智行業務板塊下繼問界和智界之后的第三個品牌。去年11月,智界品牌旗下首款產品智界S7上市,華為同時宣布將智選車業務升級為鴻蒙智行,并推出了鴻蒙智行官網和APP,目前問界和智界已經入駐。據余承東介紹,華為和江淮共同打造的第四個“界”家族品牌已經在籌備中。
由于智界S7在上市后遲遲沒有實現批量交付,今年4月11日,智界S7進行了重新上市,技術和配置升級的同時價格有所下調,并宣布正式開啟大規模交付。來自華為的數據顯示,在上市后的第一周,智界S7的銷量已經超過1000輛。
日前有行業消息稱,華為智界S7試圖“截胡”小米SU7,凡是小米SU7下定用戶,如果轉而選擇智界S7,智界將補償小米不予退回的定金。對此,華為方面沒有進行回應。
在外界認知中,鴻蒙智行就是華為的智選車業務,前者更突出了華為的鴻蒙座艙元素。同時,通過接入鴻蒙智行APP,華為意在將更多與智選車業務相關的資源整合在一起。
作為鴻蒙智行打造的首個品牌,問界成為運作智界和享界的直接參照。2019年,賽力斯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并開創了智選車模式。此后三年,賽力斯每年都處于虧損狀態,分別為虧損17.29億、18.24億元、38.32億元。2023年,賽力斯預計虧損21億元到27億元,合計四年間累計虧損為94.85億元—100.85億元。
盡管賽力斯連續虧損,但對于其他“三界”背后的整車企業來說,賽力斯并不具參考性。在賽力斯的業務架構中,與華為合作的問界是絕對的主體,賽力斯自有品牌的業務貢獻率極低。而智界和享界的背后,分別是業務豐富的奇瑞集團和北汽集團。
隨著鴻蒙智行業務快速向“四界”擴充,規?;б嬗型麕斫洜I效益的改變。但同時,產品同質化競爭的風險也將不可避免地增大。因此,鴻蒙智行的生意下一步該怎么做,這可能是比技術研發更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