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給了我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往年,這個節日似乎是商家的主場,我們不僅需要提前加好購物車,還得掐點拼手速下單;而今年的6.18,消費者成為了主角,不僅各大電商下血本哄著我們買,還打出了“拼服務、拼價格、拼速度”的口號。
那么,在第一波6.18活動結束的當下,你認為誰會是最終的贏家?
從數據角度看,各家都迎來了開門紅。6.18第一波大促結束后,各大商家急不可耐地發布了自己的戰績,小紅書數據顯示,第一日,其直播電商訂單數就較去年同期翻了8.2倍,成交GMV為去年同期的6倍;天貓數據顯示,其開播僅四個小時,就有59個品牌的銷售額破億,376個單品成交破千萬;唯品會也發布數據,其今年的女裝整體銷量同比去年已經增長超45%,珠寶首飾同比增長近20%。
還有以AI東哥另辟蹊徑的京東,開播四小時,直播間觀看人數就同比增長了460%,采銷直播訂單量較去年11.11開門紅四小時增長了300%。
簡而言之,各個電商平臺今年似乎都格外的卷,但整體都創下了不錯的戰績,這也體現出了經濟復蘇背景下,消費者消費欲望逐漸修復的趨勢。
而作為一名投資者,賭未來電商行業誰能坐上頭把交椅,似乎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畢竟“乾坤未定,誰都可能是匹黑馬”,但整體來看,該行業無疑是向上發展的。所以,與其押注某只個股,不妨借道香港科技50ETF(159750)和中概互聯ETF(513220)這樣的指數進行布局,它們一個廣泛布局港股科技股,一個聚焦互聯網科技板塊,足以滿足我們所有的配置場景。
至于港股前期的回調,我也早已說過,大家無需擔憂。短期看,其近兩日的走勢已經在30日均線附近有了企穩的趨勢,歷經了一輪上漲,恒生科技近十年市盈率仍位于16.42%偏低水位;長期看,政策在積極變化、資金也在增加港股的配置權重,未來,港股或大有可為,而現在,可能仍處于較為舒適的“擊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