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電動化高歌猛進,歐盟深陷焦慮綜合征。
5月28日,根據《歐洲汽車新聞》等多家外媒報道,長城汽車宣布一項重要決定:計劃于8月底關閉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歐洲總部。其中,共計100名員工會被解雇,包括長城汽車歐洲總部首席商務官Steffen Cost及其高管團隊。
這一突發新聞,引得中國車企對于當下出海歐洲態度尤為敏感。外界普遍猜測,一方面歐洲電動汽車需求疲軟,使得長城汽車在此擴張計劃變得謹慎;另一方面,歐盟針對中國車企采取一系列打壓政策,也讓長城汽車承受了不少損失。
入“歐”野心勃勃
“作為中國的汽車人,我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在歐美國家的大街小巷,看到我們中國汽車品牌。”多年以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就曾這般立下誓言。
事實上,自長城汽車誕生之日起,出海就已經融入品牌的DNA。這些年來,長城汽車的身影遍布俄羅斯、南美洲、東南亞地區,甚至還曾打算拿下未定型的印度市場。
相比于欠發達地區,包括長城在內的中國車企,想要攻克歐洲大門并不容易。一方面,歐洲本身就搭建起了成熟的汽車行業鏈體系,中國車企想要分一杯羹難上加難;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購車的選擇也更為挑剔,中國車企在燃油車時代并未顯露太多優勢。
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直到2019年,長城汽車開始將目光對準歐洲大本營,并在此組建團隊。
2021年9月,長城汽車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發布歐洲市場戰略規劃,正式宣告進入歐洲豪華汽車市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截至目前,長城汽車在歐洲銷售市場銷售品牌包括歐拉、魏牌等。長城汽車表示,歐拉07(即閃電貓)仍計劃在德國和英國上市。
要知道,2021年正是全球新冠疫情暴發最為嚴重之時,長城汽車選擇在這個不太適宜時間點發力,足以證明其拿下歐洲市場的決心。
有了歐洲市場這塊新“糧倉”,長城汽車越戰越勇宣布,2023年海外銷量規模將突破30萬臺,實現75%的增長。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城汽車海外銷量將突破100萬輛,其中40萬輛為本地生產。
只可惜,歐洲赤裸裸的銷量表現,很難支撐起品牌的野心勃勃。根據歐洲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數據,2024年1-4月長城汽車歐洲市場銷量為1621輛。同時,根據長城汽車發布的數據,2024年1-4月長城汽車海外銷量為128919輛,歐洲市場僅占1%,而2024年長城汽車海外銷量目標為50萬輛,目前完成率為25%。
與此同時,在純電市場歐洲汽車需求也在不斷放緩。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數據顯示,今年3月歐洲新車注冊量為138萬輛,同比下降2.8%;3月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1%。其中,意大利純電銷量下滑34%、德國下滑29%。
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環境不景氣,導致長城汽車的純電汽車需求受挫。施密特汽車研究數據顯示,長城汽車第一季度在歐洲的純電動汽車銷量不足900輛,遠低于預期。
基于歐洲市場表現的種種,長城汽車針對海外市場變得愈發謹慎,先是在今年北京車展上,調整“2025年海外銷量100萬”目標時間延遲至2030年,而后就是本次關停位于慕尼黑的歐洲總部。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長城汽車要果斷放棄歐洲市場運營,而是延續當下的代理模式,交由保定總部遙控,與經銷商集團埃米爾·福萊合作,覆蓋德國、英國、愛爾蘭、瑞典和以色列等國。此前拓展歐洲8個新國家的市場擴張計劃則會暫時擱置。
“很遺憾做出這個決定”長城汽車將把長城汽車的歐洲零部件倉庫從德國紐倫堡搬遷至荷蘭阿姆斯特丹,使倉庫規模擴大一倍。
關停歐洲總部,長城汽車選擇及時止損。
中國電車“刺痛”歐盟神經
細想一下,歐盟對于中國車企的翻臉并不意外。自去年開始,歐盟官員就不斷釋放信號要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
去年9月份,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發表年度“盟情咨文”時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以保護歐洲汽車產業免受來自中國電動汽車的威脅。
而后到了9月,這股對抗中國電動汽車的風潮在歐盟正式吹起。月初,歐盟委員會聲明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動反補貼調查,需時最多13個月。同時,歐盟委員會可以在調查開始9個月之后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有關措施據稱原計劃在6月5日或之前公布。
由于這項調查涉及公司規模數量較多,歐盟委員會決定采取抽樣方式確定調查目標,最終選定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
表面上看,長城汽車似乎影響不大,但并不意味著就脫離了危險。今年3月5日,歐盟委員會再次發布緊急通知,要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進口登記的實施法規。
緊接著第二天,歐盟海關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為期9個月的進口登記。若最終反補貼調查認定中國電車接受了所謂“不公平補貼”,歐盟有可能將對這些登記在冊的進口車輛征收“追溯性關稅”。
歐盟此舉意在年底最終調查結果出來之前,阻撓來自中國車企的純電汽車,以免威脅到自家汽車產業。長城汽車作為中國車企出海路上一員猛將,波及在所難免。
而從最新媒體爆料的消息來看,歐盟對中國的反補貼政策正在進一步加劇。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新的加征臨時關稅公布日期可能是6月10日,即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后的轉天;《明鏡》周刊稱,關稅預計將在7月初暫時生效,經過歐盟與相關制造商和成員國的磋商后,最終在11月初正式生效。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的來勢洶洶,歐盟多少有些亂了陣腳。一邊是,自家汽車廠商電動化轉型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邊又要受到來自中國電動汽車的強勢猛攻。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與其被動接受阻撓,不如主動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