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從網上看到有這樣一段話,想談談我的想法,希望您不要介意。
4月14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Michael Kirsch)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小米SU7:“對于小米SU7和保時捷的相似之處,我認為或許是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此外他還表示,“我們期待適用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與我們進行公平、公正、誠實、合法的良性競爭。”
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比較晚,開始基本上以模仿起步,模仿界鼻祖是眾泰,萬物皆眾泰。
在那個年代,模仿比制造簡單,企業都拿到第一桶金,現在時代不同了,中國汽車工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很多品牌已擠身世界前列。
汽車之秀,比亞迪在自己專長上獨樹一幟,理想、小鵬、尉來,都有自己的特色。研發科技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的靈魂,否則一貫模仿,只不過曇花一現。
汽車市場正面臨著技術革新和智能化的浪潮。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加大了在自動駕駛、智能互聯和電動化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汽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還改變了用戶的用車方式和消費習慣。
中國人消化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早時候,中國人收入低,只要便宜又好看,就滿足消費者的虛榮心,就會賣的不錯。現在不光漂亮、大氣,安全、舒適,還要有科技創新獨特的一面。
華為受美國的打壓制裁,為什么屹然不倒,他的法寶是科技創新、研發投入、人才戰略。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模仿沒有生存的土壤,要加大科技投入,是企業生存之本。
小米汽車是新起之秀,更要穩扎穩打,科技創新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