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間20點,天貓618大促正式開賣,蘋果率先“祭出了”降價大招。
天貓蘋果旗艦店中,手機、手表、耳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配件均參與了“官方立減”活動,未來一周,某些產品最高降價或達到2300元。
網友最關心的iPhone 15智能手機,疊加官方立減和天貓300元驚喜券后,優惠力度非常大。
1、iPhone15和iPhone15 Plus起售價下調1400元;
2、iPhone15 Pro起售價下調1900元,1TB版本的優惠力度達2300元;
3、而iPhone15 Pro Max起售價下調了2050元,最高優惠2250元。
這樣的優惠政策在蘋果銷售史上,幾乎從來沒有過,降價策略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蘋果開售1小時,成交金額超過15億,盡管華為、小米、vivo等品牌成交也迅速破億,但是與蘋果的15億銷售額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這或許與蘋果的降價活動有很大關系,畢竟2300元的降價誘惑力真的很大,而華為、榮耀、小米等國內品牌甚至還在宣傳新品,促銷活動都沒有開始。
蘋果神話破滅,依靠降價來競爭
蘋果作為智能手機的領導者,一度被媒體譽為“上帝手機”,喬布斯時期的蘋果達到了巔峰。
蘋果不開發布會,安卓系都不知道怎么設計手機了,蘋果開完發布會,安卓們才開始模仿、抄襲。
什么觸摸屏、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語音助手、藍牙耳機、云端存儲,甚至蘋果專賣店都被拿來模仿。
降價促銷,對當時的蘋果來說根本不存在。因為有人賣腎買蘋果手機,iPhone也一度被稱為“腎機”。
喬布斯逝世后,庫克接任CEO一職,這位來自杜克大學的企業管理學碩士,在供應鏈管理以及銷售方面展現出了超強實力,把蘋果的營收帶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3800億美元的年營收,970億美元的凈利潤,這是其他手機廠商望塵莫及的業績。
但與此同時,蘋果的創新能力開始下滑,從iPhone 6到iPhone 15,鮮有驚人的創新,更多的只是芯片性能、拍照、電池容量上的升級。
蘋果開始被消費者吐槽“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擠牙膏”。而國產手機華為開始通過創新來吸引消費者。
衛星通信、XMAGE影像、生成式AI、外觀美學、折疊屏、國產化等層出不窮,相比之下,蘋果的千篇一律和微創新則顯得差強人意。
2024年一季度,Counterpoint公布了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情況:
蘋果出貨量排名由2023年1季度的第一位,下滑至第三位,市場份額為15.7%,銷售額大幅下滑19%;
華為排在第四位,市場份額由2023年1季度的9.3%上升至15.5%,銷售額大幅上升了69.7%。
除了智能手機外,蘋果的iPad在華業務也下滑了10%,華為平板增長了10.6%,要知道這是在中國平板整體市場增長6.6%的情況下發生的。
iPhone、ipad銷量下滑影響了蘋果的整體銷量,今年一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滑超8%。
為了保住自身的市場份額,蘋果不得不祭出大殺器“降價”。降價對短期的刺激效果是很明顯的,但是長期來看并不可取。
2023年618時和雙11時,iPhone14就采取了降價促銷的策略,降價幅度最高達到了1500元,還好,蘋果拿到了中國市場銷量榜第一。
今年蘋果加大了促銷力度,降價幅度超過了2000元,加上平臺優惠券,達到了2300元,即便拿到了銷量榜首,那么凈利潤也會大幅下滑。
一旦消費者形成習慣,就會在618、雙11等著蘋果降價,堅持幾個月拿到降價2000多元的iPhone。
美國媒體看到蘋果需要降價才能保住中國手機市場份額,忍不住批評道:蘋果太令人失望了,蘋果正在走下坡路。
其實我們站在蘋果的角度來看,它的降價策略對國產手機“殺傷力”很大。
iPhone降價是對國產高端手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是榮耀、小米、vivo、OPPO,iPhone 15優惠1400元,售價為4599元,這和榮耀Magic 6、小米14、OPPO FindX7、vivo X100價格到了同一檔。
這就會導致很多消費者轉向購買iPhone,畢竟蘋果的品牌號召力在那擺著呢。
如果榮耀、小米、OPPO、vivo要拿到銷量,就需要跟著降價千元,除去1500元的高通驍龍8Gen 3芯片,屏幕、電池等配件的采購、代工費、銷售費,恐怕這些手機廠商真的沒錢賺了。
賺不到錢就會壓縮研發、設計、制造、配件采購環節的資金,導致手機設計落后、品控下降,進而又影響銷量,造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