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來,廣汽本田首次裁員,裁員比例高達14%。
裁員
有消息稱,5月以來,廣本已通過逐級通知的形式,啟動了大規模裁員,規模預計上千人。相關內部人士表示,此次為整體裁員,涉及多個條線,目前內部已經啟動離職程序,以主動離職為主,會有相應的補償,“當前很多員工去已經開始離職前的體檢了。”相關內部人士還透露,“預計裁員行動會持續到8月,但5月比較集中。
而針對這則消息,廣汽本田官方并未否認。同時,廣汽本田官方表示,廣汽本田并沒有宣布裁員這個動作,而是基于年內新能源工廠的投產,結合中長期發展,考慮最優的生產能力和人員效能,以此為實施的自愿離職招募,并且將依法依規面向對象人員進行經濟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廣汽本田的首次裁員,去年12月初,廣汽本田實施了自成立25年來的首次裁員,解雇了約900名合約工,占當時員工總數的7%。
裁員背后是銷量的下滑,這么看來似乎也無可厚非。
下滑
事實上,自2020年銷量達到歷史新高后,本田在華銷量已連續三年出現下滑,由2021年的156.15萬輛下降至2023年的123.42萬輛,其中廣汽本田銷量從78萬輛下滑至不足65萬輛,且年下滑幅度持續拉大。
今年4月份,本田中國銷量為73,831輛,同比下滑22.18%。其中,廣汽本田為33,510輛,同比下滑44.61%;1至4月,本田在華銷量為28.07萬輛,同比下滑10.9%,其中,廣汽本田銷量為14.16萬輛,同比下滑19.01%。
具體到車型數據,4月份,廣汽本田除雅閣銷量剛剛突破1萬輛之外,其余車型銷量均在1萬輛以下。曾經的小型轎車之王,本田飛度連續三個月銷量不足2千輛;曾經非?;馃岬墓诘酪苍缫咽?ldquo;戰斗力”,今年以來月銷量也僅在1千多輛的水平。可以說,目前廣汽本田也就是靠雅閣及皓影兩款車在苦苦支撐銷量。
有廣汽本田的經銷商告訴筆者,今年以來銷售狀況變得更加艱難,其所在4S店目前已關閉銷售業務,僅做售后功能使用。
再看看營收,2023年,廣汽豐田的營收為1528.69億元,同比下降6.52%,廣汽本田的營收更是跌破千億至935.28 億元,同比下降18.75%。
而如果談到廣汽本田銷量下滑的最直接原因,則無疑是產品缺乏競爭力且青黃不接,即燃油車賣不動,新能源又沒成長起來。
沒有競爭力
上面我們提到過,4月份,廣汽本田除雅閣銷量剛剛突破1萬輛之外,其余車型銷量均在1萬輛以下。這明顯就是產品競爭力不足引起的。
也就是說,廣本此前一直在吃燃油車的老本,而現在老本也差不多被消耗殆盡。第三方平臺顯示,這三款燃油車的價格區間基本都在10-20萬元,而當下新能源車的銷量主力的價格也基本都在10-20萬元,這可能是廣本的三款燃油車份額遭到蠶食的直接原因。第三方平臺顯示,這三款車4月份銷量基本都只有三位數,分別為551輛、91輛、117輛,幾乎可忽略不計。
新能源汽車方面,廣汽本田原本寄希望于通過雅閣PHEV、皓影PHEV來保持市場地位,但兩款新車型推出后,月銷量均僅保持在三位數的水平,對整體銷量的貢獻度非常小。此外,廣汽本田還推出了e:NP1極湃1及e:NP2極湃2兩款純電動車,但e:NP1自上市后月銷量基本維持在兩位數的水平,e:NP2極湃2在今年4月份上市前夕就不被看好,很大概率會淹沒在新能源“大潮”中。
降價
廣汽本田4月置換購車,置換購買“雅閣、皓影、奧德賽混動、冠道”四大明星車型的用戶,可享限時補貼高達5.1萬元的驚喜換新政策,冠道和奧德賽置換補貼都到了5.1萬元,還有至高24期0息的超值金融政策。
即便是這樣,廣汽本田還是被打的“落花流水”。
面對持續的市場低迷,廣汽本田不得不采取了激進的營銷策略,五月份推出了高達51萬元的購車優惠,希圖以此挽回頹勢。
這一策略是否能有效改善銷量,目前還尚無定論。
問題
廣汽本田的銷量為什么沒有上去的原因之一就是質量問題。
曾經號稱“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如今卻在發動機上翻車,車質網上有不少車主投訴遇到了發動機異響、無法啟動、噴油嘴故障、正時皮帶掉渣、混動模式轉換故障等問題。變速箱也成為了本田車主的“心頭大患”,不少車主投訴遇到了變速器抖動、變速器拖擋、變速器漏油、變速器亮故障燈、變速器無法換擋等問題。由于這些質量問題,廣汽本田曾對旗下車型發起過多次召回。
2022年11月底,廣汽本田便宣布召回2018年8月27日至2020年8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混動版謳歌CDX、混動版奧德賽、混動版雅閣系列汽車,共計9.51萬臺。2023年4月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顯示,廣汽本田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即日起召回2020年10月9日至2022年12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汽油版雅閣系列汽車,共計22.45萬輛。2022年8月,廣汽本田宣布召回2020年1月17日至2021年5月25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飛度系列汽車,共計8109輛。
本田在電動車領域的步伐顯得遲緩而猶豫,上面已經提到過,E:NP1極湃1和E:NP2極湃2等車型備受關注,但它們的市場接受度仍充滿不確定性。特別是E:NP1極湃1在今年3月的銷量僅有94輛,不得不承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廣汽本田目前的存在感幾乎為零。此外,這些車型的“油改電”設計方向也遭到了市場的質疑。
在今年4月16日的發布會上,本田中國推出了全新的電動汽車品牌“燁”,并首次展示了“燁S7”、“燁P7”以及“燁GT CONCEPT”三款車型。首款車型要到年底才能上市,在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這樣的節奏只能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
此外,管理體制僵化、中日雙方博弈加劇不無關系。具體而言,廣汽與本田在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和經營策略等方面存在差異和分歧,而廣汽本田作為中日合資車企,在管理體制上受到中日雙方博弈的影響,這導致廣汽本田在決策和執行上常常面臨扯皮現象。
工廠裁員,銷量連續三年下滑,在新能源市場上的“戰斗力”又幾乎可以為零,面對這樣的困境,廣汽本田這樣的傳統燃油車巨頭也已抵不住壓力了,未來是否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依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