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汽車已開始削減電池供應商的訂單,以減輕電動汽車業務日益加劇的虧損。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雖然福特削減了電池訂單量,但仍會繼續與供應商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包括韓國電池制造商SK On、LG能源以及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對此,上述三家公司均回應稱,與福特的合同仍然有效。
事實上,此舉僅是福特電動汽車業務戰略收縮的一部分,除了削減電池訂單,福特還計劃在電動汽車上減少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8億元)的投入、推遲發布電動新品、下調F-150 Lightning等車輛的售價、推遲和縮小計劃中的電池工廠。
全面收縮電動化布局的背后,是電動汽車業務持續擴大的虧損泥潭。曾經依靠高利潤的燃油車向電動汽車業務“輸血”的模式,也無法抵擋“價格戰”與市場需求放緩下,電動化業務“無底洞”般的虧損。
一季度單車虧損13.2萬美元
據悉,隨著電動汽車價格暴跌以及需求放緩,福特2024年第一季度每輛電動汽車的虧損超過10萬美元,單車虧損額是去年的兩倍多。福特預計,2024年電動汽車業務的虧損可能高達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8億元),接近內燃機車部門“Ford Blue”的利潤總額。
對于這一虧損數字,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公開表示:“以很棒的價格制造一輛很棒的電動汽車是極其困難的。”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福特汽車電動汽車部門Model e累計銷售1萬輛汽車,同比下降20%;營收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84%;部門虧損快速攀升至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億元),相當于每銷售一輛電動汽車,虧損就達到13.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5.5萬元)。
在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看來,福特電動汽車部門Model e是目前拖累公司整體盈利情況的主要因素。
基于企業自身經營考慮,以及歐美消費者擁抱電動車的熱情下降,福特在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也更加著眼于當下電動汽車業務的盈利難題。
福特首席財務官John Lawler表示:“找到一條在電動汽車上實現盈利的道路對于公司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公司目前致力于降低電動汽車成本,使電動汽車業務實現盈利。成本削減的同時,面對行業競爭對手的巨大定價壓力,福特也不得不降價保持競爭力,“價格戰”讓盈利變成極大挑戰。
據悉,福特正在快速開發小型的電動汽車,起售價為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將于2026年底首次亮相。吉姆·法利曾預測,這些車型在上市的第一年就能實現盈利。
組建多元化管理層
此外,將電動汽車業務的盈利作為重要目標的福特,也開始在管理層上積極調整,擁抱新能源車企,為急于盈利的電動汽車業務部門注入新力量。
5月10日,福特官宣任命首席財務官John Lawler兼任公司副董事長,主要負責長期戰略,并積極探索找到阻止電動汽車部門虧損的方法;同時,聘用“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 Motors公司前首席財務官Sherry House,從下個月開始擔任財務副總裁,負責財務規劃和分析,以及公司三大汽車業務的財務組織,2025年將正式接任公司首席財務官一職。
對此,福特方面表示:“在福特急需建立盈利的電動汽車業務、創造新的經常性收入來源、打造更具活力和彈性的企業時,House為福特增添了重要的領導力。她可以將在汽車行業的深厚根基和熱情與投資銀行、出行和技術(包括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實際經驗結合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雖然全球車企都在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轉型,但大幅虧損成為常態,目前全球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只有比亞迪、特斯拉、理想汽車三家。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持續加劇,競爭愈發激烈,加之歐美消費者擁抱電動車的熱情下降,傳統跨國車企電動汽車業務虧損持續加劇。重負之下,福特、奔馳、奧迪等汽車跨國巨頭紛紛放慢轉型腳步,重新調整產品規劃與市場策略,“轉身”希望繼續保持在燃油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
汽車電動化的趨勢不會逆轉,但不同車企轉型的態度卻在改變。份額與利潤的拉扯之下,速度與質量的權衡之下,考驗的更是電動化浪潮中每一家車企的戰略定力與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