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風頭正盛的當下,熱度當道,流量為王。
這幾天,車圈又熱鬧起來。這次主角,依舊是“紅衣教主”周鴻祎,并將自己投資的哪吒汽車一起拉到了聚光燈下。
事件的起因源于北京車展上,周鴻祎建議哪吒改名:“哪吒、哪吒,聽著就像個小孩子,不成熟,也不夠穩重,跟大件物品的形象不符合,改成合眾這個名字更妥當。”
隨即,哪吒汽車CEO張勇便在微博發起了一項投票,就“哪吒是否要改名”一事向所有用戶公開征求意見。
5月8日,張勇發布視頻,就投票結果做出回應。雖說僅有29%的用戶支持保留“哪吒”這一名稱,但張勇卻坦言,不太想改。給出的理由是:從18年上市以來,六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品牌資產和品牌資源,不太想浪費;用戶、員工、合作伙伴等對哪吒這個品牌還是有感情的;哪吒二字,挺具差異化的,有中國文化的傳統;還有一點小心思,這個名字也是自己起的。不過,最后他也強調品牌名稱的更改與否,將取決于品牌顧問團的意見和匯總結果慎重考慮。
從發起投票尋求市場反饋,到結果或與預期不符“自我坦言”。哪吒汽車的操作似乎又敗了一波路人緣。
第二次“救贖”?
“你們從產品到營銷老是自嗨,這是不行的”。
今年,周鴻祎已多次喊話張勇,并讓其在營銷和產品策劃上向雷軍學習,把每一個細節都呈現給消費者去看,讓消費者真正去了解你的車。
事實上,周鴻祎的站臺,已經救贖過哪吒汽車一次。
起初,這并不是一家被廣泛看好的公司。哪吒汽車成立于2014年,由于傳統車企老總的低調風格以及主打低端市場,哪吒汽車在初代造車新勢力中,一度游走在行業的邊緣位置,不被外界看好。
直到2021年5月,360董事長周鴻祎的高調入局,一躍成為哪吒汽車第二大股東,才打開了哪吒的知名度,并與哪吒汽車喊下那句經典:“為人民造車”。從那一刻開始,哪吒從一個邊緣化的造車新勢力,快速成長為能與頭部新勢力同臺對擂的車企。
彼時,哪吒也有著不俗的戰斗力:面對不斷向上推高端的新勢力選手,其采取差異化路線,繞開競爭正酣的中高端市場,轉而布局中低端市場。從最開始的哪吒N01到后來的哪吒U和哪吒V,整體的定價基本在10萬元上下。
而造高性價比車型的好處,就是產品銷量立竿見影,自從哪吒V和哪吒U 推出以來,哪吒汽車的銷量迎來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哪吒汽車銷量15091輛、69674輛以及152073 輛,后兩年分別同比增長362%和118.26%。2022年,哪吒還成為首家年交付量破15萬臺的造車新勢力,并首次拿下造車新勢力年度銷量冠軍。
不過,面對不斷上升的排位,哪吒的質疑聲也不絕于耳。
“由于產品定位低端,哪吒的品牌形象被貼上了低端化的標簽。”一些分析觀點指出,較低價格的哪吒汽車受限于成本,在智能化方面稍顯劣勢,再加上新能源賽道競爭越來越激烈,陷入價格內卷的哪吒,僅靠銷量帶來的護城河其實并不穩固。
銷冠的落寞
僅僅一年時間,哪吒汽車便高光不再。
在2023年的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哪吒汽車是唯一銷量下滑的企業:全年累計銷量約12.74萬輛,相較于上年呈現出約16%的下降,銷量達成率僅為預期的42.5%。同時,哪吒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的排名也發生了變化,從2022年的第一下滑至2023年的第五。
進入2024年,哪吒汽車依然未扭轉銷量頹勢。今年一季度,哪吒汽車僅賣出了2.44萬輛車,同比下滑了6.9%,排名更是墊底。
針對此,今年年初,張勇還在線進行了公開檢討,23年做得不好,原因很多,“新老產品切換時沒有銜接好,節奏亂;新產品上市定價過高,下半年雖然調整到位了,但喪失了先機……”
事實上,面對上述繁雜的理由,“成也低端,敗也低端”則簡單明了的揭露了哪吒汽車慘遭滑鐵盧的核心要義。
自去年起,隨著價格戰的蔓延,比亞迪、長城、長安、吉利等老牌車企,陸續發布上市或降價來到10萬級別的電動車市場,哪吒汽車原有的“低價”競爭力開始消散;同時長期的低價策略也提前透支了哪吒的降價空間,使其無力通過“再降價”進行反擊。
既然守不住向下的市場,那就“向上”尋求增量。
但可惜的是,哪吒基本沒有與中高端車企們扳手腕的能力。2023年,哪吒汽車先后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場哪吒S和哪吒GT,本想打個翻身仗,但市場反響平平,兩款車型幾乎是鎩羽而歸。其中,哪吒S去年單月最高也才2589輛,哪吒GT全年則未能破萬。
而這樣的局面,似乎也早已在意料之中。
首先,以低價起步的戰略就像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快速上量,但也讓哪吒無法吸引到更多中高端汽車消費群體;
同時,缺乏核心產品力。哪吒S和哪吒GT 市場上的競品不少,如比亞迪漢、極氪001、小鵬P7、特斯拉Model 3等,這些產品的品牌力更強,智能配置更為成熟。相比之下,哪吒汽車則缺少突出的產品力。如智能化方面,現在國內很多主機廠都已經開始轉向無圖城市NOA了,而哪吒S的NCP哪吒城市領航輔助還只能在高精地圖覆蓋的城市道路才能使用。
此外,由于長期以價換量,哪吒汽車也深陷虧損泥潭。
據扉旅汽車獲悉,在2022年這個公司賣的最好的年份里,哪吒凈虧損達到了69.19億元,相當于平均每賣出一輛車,就要虧損近4.6萬元,并成為拖累大股東三六零2022年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360在財報中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哪吒汽車所帶來的虧損,是導致集團整體虧損的主要原因。12.93億元的投資虧損中,哪吒汽車帶來5.93億元。
如今,面對目前難以盈利的銷量,以及不斷擴大的虧損賬面,哪吒汽車亟需通過上市回血,換取繼續參賽的籌碼。早在2020年7月份,哪吒汽車就對外宣稱,將啟動科創板上市申報工作,并計劃在2021年完成上市。可惜,在彼時新政策的要求下,科創板強化了對企業“科技含量”的審查,導致哪吒上市進程被迫拖延,至今無果。
一邊是“低價”底牌難以發揮效用,一邊是上市進展不及預期,在銷量疊加資金雙重困境下,哪吒汽車并非“改名”就能脫困,而一時的流量也很難撐起車企長久的聲量。
對于哪吒而言,周鴻祎的第一次站臺為其打響了知名度,換來了哪吒“出圈”。只是這一次,名氣不再是其翻身的籌碼,面對愈演愈烈的行業價格戰,想要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并勝出,沒有什么比熱銷的產品更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