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長篇報告文學《山這邊,山那邊》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該書由光明日報社社長、總編輯王慧敏領銜創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山這邊,山那邊》
《山這邊,山那邊》以近30年的跨時空長鏡,聚焦蘇皖交界一山兩村之困、之變、之興細微而宏闊的歷程,回溯兩村在農村改革中的艱辛探索、市場經濟里的摸爬前行,刻畫兩村在脫貧攻堅時的摽勁追趕、鄉村振興下的創新蝶變,描繪從生活質量、人居環境、產業結構到治理能力、鄉風民俗的螺旋躍升,在一山兩村滄桑巨變中折射鄉村振興的偉大擘畫,在長三角一體化鄉村實踐中瞭望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澎湃圖景,既有感人的成就謳歌,也有引人的思辨啟示。
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日報社、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等單位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對《山這邊,山那邊》深入研討,圍繞該書的歷史意義、時代價值和文學特色展開對話。
研討會現場
在《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看來,《山這邊,山那邊》有細節,有脈絡,有氣息,有景象,有家國,更有人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認為,這部作品首先以小見大,選了一山毗鄰的兩個村,一個在江蘇,一個在安徽,通過這兩個村子把中國30多年來鄉村振興的壯麗圖景揭示出來;中國作協創研部原主任胡平表示,《山這邊,山那邊》別具一格地擁有“雙主體”——洑家村和下吳村的村民是一個主體,記者兼報告文學作家是另一個主體。兩個主體在作品中相互作用和激發;《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提出可以從新聞、文學、社會學、經濟學、鄉村歷史學、田野調查學等多角度解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