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工業百年發展歷程中,設計美學的演進始終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
從19世紀末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三輪汽車,到21世紀智能電動時代的多維交互空間,汽車早已突破交通工具的單一屬性,實現從器物之美到精神共鳴的躍遷,成為了承載人類文明記憶與審美追求的移動載體。
在這場跨越世紀的變革中,東方美學以其蘊含的獨特韻味,為汽車設計注入了別樣的靈魂,并以深邃的哲學智慧與當代創新,重塑著全球汽車設計的價值坐標。
這其中,汽車作為東方美學的承載者之一,更是以“流水”為名,以情感共鳴為引,將山水裝進車里,展現出智能科技時代下的東方美學創新探索。
“大氣”是獨屬于東方的美學氣質
何為東方美學?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魯曉波給出的答案是“內外兼修、天人合一、和諧共生”。
“東方美學或者說中國美學的精神,它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一些表象,而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一個哲學思想,對世界觀、物質觀等各種觀念的一種凝練,它的核心我覺得就在于比如說我們講天人合一、和諧共生,因為這是中華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在這個大的哲學觀念指導下形成的。”
而中國人常說的“大氣”便是這種美學境界的生動體現。
“大氣”不僅在形式上恢宏磅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對世界觀、物質觀的凝練,更是精神上包容從容,是獨屬于東方的美學氣質。
在長城汽車聯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學術公開課上,長城汽車以“內外兼修”的東方美學為根基,將“大氣”具象為全新高山的設計語言,前臉如瀑、側面如山、尾燈如竹,在剛勁線條與寫意留白間達成平衡,既展現了現代工業的精致工藝,又蘊含著東方文化的含蓄與內斂。
“品類創新”是長城汽車的核心底層邏輯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能源及人工智能正在重構汽車產業,除了設計本身,人們對情感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正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張雷所說,“未來的汽車設計不應止步于滿足需求,而應創造人車新生態,讓智能之軀成為承載個性表達與情感羈絆的生命體。越是科技發達、時代巨變的時刻,對情感的需求越顯得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與汽車產生共鳴,進而融入和成長?在這一點上,長城汽車有著自己的一套“設計哲學”。
“在設計過程當中,設計師對于美學的理解是他的基本素養,但如何能夠讓美學更具張力、更具飽滿度,我理解是要挖掘人性,這個其實就是到了情感的一個緯度,我們在跟設計師去表達情感切入的時候,會融入一些能夠抓得到、摸得著感受力的東西,讓他們再結合自身的美學修為,融入到我們的汽車設計當中,這樣才能更好的讓消費者理解你的設計,并產生共鳴。”
長城汽車高級設計師許凌峰表示,在長城汽車,設計是不設框的,其核心底層邏輯正是“品類創新”。
“品類其實就是原創,因為我們關注的是不同的用戶人群的情感訴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說我們長城有坦克、魏牌、、歐拉、靈魂摩托六大品類,那它每一個品類的突破點以及每一個品類的情感價值都是非常不同的,基于每一個品類的情感價值區隔,我們在設計這一塊其實是注入不同的關注,所以不太可能用過去一成不變的套娃形式把它一開始就套死,那樣的話就沒辦法讓這品牌有一種可生長的感覺。”
正是有了這樣的認知,才有了古典文藝風的全新高山、機甲戰士風的坦克400以及經典大氣風的哈弗H6等一系列風格迥異的產品品類,也讓消費者對長城汽車有了更多期待。
真正好的設計自帶“說明書”
“真正好的設計,它本身是自帶說明書的。美是一個最基本的狀態,大家說你設計得真好看,這是基礎,它還要好用,它還要平衡制造和產業里的整個價值,它實際上是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以全新高山為例,許凌峰闡釋了如何通過“空間平權”重構出行體驗。該車突破性采用二三排超長共軌設計,實現了“移動會客廳”理念,通過可靈活組合的座椅系統,既滿足多孩家庭對空間彈性的需求,又兼顧銀發群體對適老化的舒適要求。
“長城汽車能夠以中國古建筑‘屋檐避雨’的營造法則為啟示,通過車內氛圍燈的動態變化、語音助手的語調等設計,將‘不著痕跡的閃亮與對他人的關懷’無形融合。”魯曉波教授肯定道。
全新高山的設計,不僅在造型上展現了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更在空間布局、智能交互等方面實現了對用戶情感需求的精準把握,讓用戶在駕乘過程中,不僅享受到汽車帶來的便捷與舒適,更能感受到一種源自東方文化的溫暖與關懷。
而對于外界吐槽的“全新高山零重力座椅只能躺不能轉”的問題,許凌峰也透露出了背后的考量。
“因為車是一個移動的載體,我們的零重力座椅只允許消費者在靜態下體驗,是因為車在高速行進當中是要有安全保障的,不可能說讓你躺的非常平,這樣的話安全帶對你脖子的束縛是有影響的,作為我們品牌,安全是一個最基本的底線,我們也會傳播給消費者說零重力座只能是靜態的一個體驗,而不是一個動態,不能誤導消費者去有這樣的錯誤操作。”
對于長城汽車來說,“把安全作為造車的底線”是不可撼動的鐵律,產品如此,設計亦然,這種"技術為骨,情感為魂"的設計哲學,也使長城汽車的產品成為了具有溫度的數字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