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一汽-大眾又在搞管理變動,這事挺讓人好奇。去年陳彬剛接任銷售公司總經理半年,他們就又開始改組織架構了。說是為了貼近客戶,讓買車的人更滿意,但這么快調整一次,確實有些出乎意料。

公司內部這次主要新成立了兩個部門,還加強了一個部門的職責。具體來說就是商品經營部、客戶運營部,還有市場部。以前都是按老辦法做事,現在要把產品和用戶需求連在一起,從生產到售后都要跟著變。員工們說這是為了應對現在汽車市場太卷了,尤其是電動車那邊,好多新品牌都出來了。
新設立的商品經營部主要是管產品規劃和研發,得盯著用戶需要啥。比如年輕人喜歡什么配置,或者家里人更在意哪些功能,這些得都考慮到。他們得跟工廠和德國那邊的研發團隊商量,把車造得更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聽起來是要把用戶的意見直接帶到設計環節,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自己琢磨。
客戶運營部主要負責售后和銷售環節的體驗。比如說買車后的保養、維修這些,現在要讓服務更貼心。4S店那邊也開始搞數字化,裝了更多智能設備,用戶在店里看車或者辦手續能更快。另外還有個熱線電話,聽說最近升級了系統,接電話的人反應更快了。
市場部這邊加強了,主要是想讓用戶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以前可能廣告太多太雜,現在他們跟經銷商配合,把有用的內容整理出來直接推給目標客戶。比如想買新能源車的人,就能收到充電樁或者補貼政策的推送,不用自己到處找。
其實不只是改部門名字,一汽-大眾說這次是整個體系都在變。從工廠到銷售,每個環節都要提速。之前造一輛新車得兩三年,現在爭取壓縮到一年半。零部件采購也更本地化了,價格能降下來,車也更好買了。
經銷商那邊反應不一。有的店長說現在支持政策多了,賣車還能拿更多獎金。但也有老員工覺得變化太快,培訓跟不上。有家4S店最近在搞展廳改造,加裝了很多屏幕,展示新車的信息更直觀了,不過裝的時候耽誤了幾天生意。
用戶反饋倒是挺好。最近有個朋友在他們這買了新能源車,說試駕預約比以前快,選配置的時候有專人介紹。網上評價區里有人說保養費用透明了,不像以前總有隱形消費。但也有人抱怨某些4S店改造還沒完成,去辦事還得排隊。
現在市面上很多車企都在變。像豐田之前也調整過部門,寶馬也在搞數字化轉型。一汽-大眾這次改得比較徹底,但效果還得看后續。他們跟華為合作的智能座艙快出來了,到時候能不能用起來順手還不知道。
工廠那邊動作也不小。佛山基地屋頂全鋪了太陽能板,環保部門說這樣每年能省不少電費。電池回收那邊也跟幾個公司簽了協議,以后舊電池處理會更規范。不過具體執行到什么程度,還需要等監管部門抽查結果。
年輕人買車現在更看重科技配置,像語音控制或者自動駕駛功能。一汽-大眾的新車里這些配置都增加了,但價格也水漲船高。有車主在網上發帖說,雖然功能多了,但價格比之前貴了兩三萬,有點糾結。
二手車業務最近也有變化。他們新上線了個線上平臺,用戶可以自己評估車輛價值,交易流程簡化了不少。不過很多老客戶還是擔心估值是否合理,畢竟以前吃過虧。現在平臺上有第三方機構參與,信任度高了些。
這次調整對一線員工影響挺大的。長春有個員工說,現在開會頻率高了,但培訓更系統了。不過大家工作量明顯增加,尤其是市場部,每天加班做數據分析。有人開玩笑說,改完架構感覺比以前忙了一倍。
總的來說,一汽-大眾這次改管理方式動靜不小,從設計到銷售再到售后,每個環節都有變化。用戶反饋有好有壞,但大部分覺得服務確實周到些了。至于是不是真的解決了問題,可能得等過段時間再看銷量和口碑數據。現在也只能等等,看這波調整到底能帶來多大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