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整體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暨“辦家門口優質幼兒園,我們在行動——走進青山區”系列活動在青山區第三幼兒園濱湖博雅園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武漢市青山區教育局、武漢市青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青山區第三幼兒園承辦,以“潤澤于心樂思于行——‘小問號’課程探尋之旅”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線下研討”雙線融合模式,吸引全市各級幼兒園園長、教師代表逾120人現場參與,線上觀摩2200余人,關注熱度達2.33萬次,形成全域聯動的學術研討熱潮。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研室主任、武昌區、洪山區及武鋼幼教中心學前教研員、青山區教育局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等相關領導、專家出席活動,共同探討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
解碼“哲思賦能”課程內核
活動伊始,青山區第三幼兒園濱湖博雅園尤蕊園長以《哲思賦能:“生活+小問號”課程實施解碼》為題,系統闡述該課程的實踐邏輯與育人價值。她指出,“生活+小問號”課程以幼兒生活場域為根基,以童問捕捉為驅動,通過哲學思維工具賦能幼兒高階認知與生命關懷能力。課程以三階提問為路徑,融入辯證思維、系統分析等核心素養,構建“潤澤于心 樂思于行”的育人生態。
小哲學家的思辨現場
王茜老師和大班孩子們帶來一場生動的《小哲學家沙龍:“分享”值不值得》哲思活動。孩子們圍繞繪本《林桃奶奶的桃子樹》展開頭腦風暴,就“分享最后一顆桃子是否值得”展開激烈辯論。一方堅持“分享能交到朋友”,另一方反駁“如果全分完,自己就沒桃子吃了”,雙方據理力爭,現場氣氛熱烈。教師通過“情景體驗——投票辯論——思維導圖”層層推進,引導孩子多角度表達觀點。
聚焦三階提問的設計拓展
洪露老師帶領骨干教師以《“分享”值不值得》為課例,圍繞“三階提問”框架展開教研。教師通過在線表格記錄現場教學提問并分階段,根據教學參考繼續拓展教學提問。現場教師們積極探討,借助AI補充提問,并提煉三階提問的策略和關鍵詞,形成“三階提問案例模板”。研討結束后,通過教師疑問捕捉下一次教研主題。
錨定學前教育未來方向
活動最后,專家們高度評價青山區第三幼兒園濱湖博雅園“生活+小問號”課程的創新價值,肯定師幼之間的平等對話,在理解幼兒認知邏輯與情感需求中構建支持性環境。其以“幼兒為本”為核心的教育觀,既遵循成長規律,也為培養具有自主意識與可持續能力的未來公民奠基,推動學前教育向科學化、人性化縱深發展。
武漢市武昌區學前教研員胡慧表示,青三幼濱湖博雅園系統整合問題驅動教學的三大維度,為兒童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提供可操作的框架體系。圍繞問題的趣味性、準確性及層次性展開研討,強調通過問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重要性,肯定幼兒園深入探討問題導向的思維創新模式,包括研發工具、多維評估體系及動態支持策略等。
武漢市洪山區學前教研員童玲充分肯定活動組織成效。針對現場活動引發的教育本質、幼小銜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等話題,強調教育應以愛和尊重為根基,立足幼兒主體性,重視其哲學思辨能力培養。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張敏強調,教育應關注每個孩子的全面發展,尊重其獨立性和個體差異。在現場活動中,幼兒園能注重激發幼兒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通過真實情境培養幼兒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張敏主任指出,教師應以尊重兒童主體性為前提,通過正面引導強化積極行為,將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育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