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保溫杯,手指頭在鍵盤上噼里啪啦敲得飛起,像炒豆子似的)前陣子去參加了奧迪A6的試駕會,幾個老車媒蹲在路邊吞云吐霧,北京秋風瑟瑟,卷著金黃的銀杏葉往脖子里鉆,跟撓癢癢似的。
老王突然冒出一句:-哎,你們說現在這中大型豪華車跟中年男人有啥區別?-大伙兒一愣,他吐了個煙圈,慢悠悠地說:-都怕頭頂涼颼颼,都得跟小年輕拼科技感,你說是不是這么個理兒?-
這話還真說到點子上了,可不就是全新奧迪A6的真實寫照嘛!奔馳E級還在那兒玩氛圍燈,整得跟酒吧似的,寶馬5系還在跟操控死磕,方向盤都快擰掉了。
這奧迪,好家伙,直接把三塊大屏懟進駕駛艙,大燈還能當投影儀使,門把手藏得比我藏私房錢還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特工裝備。
這哪是什么行政座駕啊,分明是鋼鐵俠換了身西裝!
說到這個燈廠整活兒,那真是讓人又愛又恨,中年人的焦慮啊,算是被奧迪拿捏得死死的。
798藝術區的首發儀式上,奧迪設計師,一個叫克里斯蒂安的德國佬,操著一口塑料普通話介紹:-我們研究了798凌晨三點的光影變化……-我尋思著,這不會是忽悠我們吧?結果那對分體式數字大燈一亮,好家伙,展廳墻上直接投射出敦煌飛天,那叫一個流光溢彩!現場直播的小網紅妹子直接就破防了,眼淚汪汪地喊:-這不比三里屯的燈光秀燃多了嗎?-哈哈,這場景,我估計老克自己都沒想到。
玩燈,奧迪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新A6的48顆LED模組能編排出7種燈光劇本,堵車的時候給你來段《科目三燈光秀》解悶兒都不在話下,簡直就是把車燈玩出了花兒。
對了,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門把手,半隱藏式設計讓車身側面光溜溜的,像塊德芙巧克力,高級感十足。
不過,試駕的時候也鬧了個笑話。
一個開網約車的張師傅圍著車轉了三圈,愣是沒找到開門的地方,最后弱弱地問我:-師傅,這車……得刷臉解鎖?-我當時差點沒笑噴,這科技感,有時候也挺讓人頭疼的。
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讓大家樂呵樂呵。
坐進駕駛艙的那一刻,我終于明白奧迪為啥要跟華為聯名了。
14.5英寸的中控屏,那滑動速度,比德芙巧克力還絲滑,副駕娛樂屏還能播《甄嬛傳》,完全不耽誤主屏導航,簡直就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
但是!問題來了!有次帶媳婦兒試車,她追劇正追到-臣妾做不到啊-的關鍵時刻,系統突然切了隱私模式,屏幕變成馬賽克!媳婦兒當場就炸毛了:-咋的?開個車還防我跟防賊似的?-我那個尷尬啊,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后來工程師老李偷偷告訴我:-這是動態眼球追蹤技術,能分辨駕駛者視線。
-這話聽著玄乎,但實測發現,主駕要是瞟向副駕屏超過2秒,屏幕還真會變馬賽克。
你說這是安全設計吧,我咋覺得像給中年夫妻裝了個電子貞操鎖呢?哈哈,開個玩笑。
海淀區西山飆車黨的老炮兒趙哥,開著他那輛刷了ECU的爆改老款A6來踢館。
兩代神車并排停著,他瞅著新款的3.0T發動機,直嘬牙花子:-四百匹馬力配48V輕混?這不作弊嘛!-結果一上山道,老趙就傻眼了。
新A6入彎自動降擋補油,出彎的時候車尾穩得跟抹了502膠似的,老趙只能在后面吃灰。
華為ADS 3.0這套系統,真有點東西。
有一次早高峰堵車,車子自己在那兒慢慢挪,跟蝸牛似的。
突然,中控屏彈出一個彈窗:-檢測到長時間擁堵,為您播放郭德綱相聲精選。
-坐在副駕的95后小助理直接驚呆了,手機差點扔出去:-現在車機都成貼身秘書了?-說實話,我一開始也覺得挺新鮮的,但聽多了也膩,還不如聽聽歌。
BBA以前是三國殺,現在好了,華為一來,直接變成四國軍棋了。
奔馳4S店的銷售總監老周最近愁得頭發都快掉光了:-來看E級的客戶,十個里有六個問能不能選裝奧迪那套燈。
-寶馬那邊也好不到哪兒去,金港賽道的試駕專員吐槽:-現在的年輕人要的是車載KTV,誰還在乎50:50配重啊?-
但真正讓BBA破防的是華為線下店。
深圳萬象天地門店里,問界M9跟新A6并排擺著,銷售的slogan那叫一個清奇:-買奧迪送華為全家桶,買問界送賽力斯車標,您細品。
-更絕的是,我在汽車論壇上看到一個神評論:-以前是BB虐A,現在是A帶著H暴打BB。
-這評論,真是殺人誅心啊!
在酒仙橋的充電站,我遇到一個開Model S的大哥。
他盯著新A6的貫穿式尾燈,突然感慨:-你知道當年諾基亞N97為啥撲街不?-沒等我接話,他就自問自答:-觸屏鍵盤兩頭都想抓,結果把自己玩成四不像。
-這話聽著刺耳,但看著奧迪展臺上并排的燃油A6和純電e-tron,我突然有種宿命感。
銷售說今年主推輕混車型的時候,那語氣像極了菜市場吆喝-最后三天清倉大甩賣-。
倒是展廳角落里,一個剛畢業的00后對著激光雷達模塊研究半天,蹦出一句:-這不就是裝在四個輪子上的智能手機嗎?-
(我把試駕車的鑰匙交還給接待小妹的時候,她突然問我:-您說這車十年后會不會進汽車博物館?-)夕陽把試駕場的瀝青路面染成琥珀色,遠處,新款A6正在自動泊車,車尾燈在地面拖出細長的光軌,像一道劃破時空的裂痕。
這個問題,或許該問問慕尼黑的設計師,或者寧德時代的工程師,又或許,該問問后視鏡里那些正在消失的燃油時代…… 我們正站在汽車變革的十字路口,未來會怎樣?誰也說不準。